18岁男孩控诉父母的“十宗罪”,听完她喜极而泣

作者 | 海纳 幸福双翼学员

座标 | 深圳


1

突发意外,平静处理


前段时间,有一天晚上,我带老二上画画课回家的路上,老二不小心摔破了头,鲜血连衣服都打湿了。


我连忙带他去附近社康医院,但那里打不了破伤风针。


他的伤口挺深的,医生护士都说有可能要缝针,叫我赶紧带孩子到人民医院处理一下。


我匆忙带老二赶往人民医院。


途中,我留意一下老二的神色,孩子一副很紧张害怕的样子,眼睛含有泪花。


我抱抱他说:“你看起来很紧张很害怕啊。”


他说是的,然后哽咽地问我:“缝针是不是像缝衣服一样呀?肯定很痛!”


我先肯定了他想象力很丰富,然后告诉他:“不一定需要缝针,就算要缝针也不怕,因为正规医院的医生都受过专业训练,医术高明,一定会处理好的!”


听我这样说,孩子还有点忐忑,但是总算平和下来了。


我牵着老二的手,心想:情绪没有好坏,忐忑是很正常的,让孩子忐忑一下就好。



到了医院,一系列操作下来,终于见到医生。


我第一时间问医生:“孩子要不要缝针呀?”


医生说:“不用!”


医生处理完伤口,给孩子上了一种胶水,打了破伤风,我们就回家了。


路上覆盘,我问老二:“是不是不用缝针很开心啊?”


老二说是的。


我调侃他:“那当初是不是白哭了啊?”


老二有点尴尬地笑了笑。


我接着告诉他:

“事情虽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但是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坏,对吗?

以后再遇上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要先淡定下来呀?”


老二想了想说是的。


看着老二轻松的样子,我忽然想起若干年前,面对老大发生类似事情时,我的反应。


2

来自老大的控诉


那时候的我,一旦遇到超出预期的事情,首先大发脾气,吼孩子一通再说。


我既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更不懂得肯定孩子的情绪。


所以,以前,我给老大留下了很多负向回忆。


有一次,我和老大聊天,问他有没想起来小时候爸爸妈妈陪他玩乐的情景。


他说没印象了,脑海中全是爸爸妈妈对他不好的记忆。


听得我好心酸:明明我对孩子付出了满腔的爱,到头来他记得的全是我们做得不好的。


老大六七岁时,春节我们带他回老家。


大年初一大家庭照全家福,老大不知因为什么事大发脾气,就是不肯好好配合照相。


当时是请邻居帮忙做“摄影师”,我担心影响对方的时间,情急之下对着老大大吼一通。


后来,老大乖乖配合照相了,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看当时拍摄的照片,老大的脸上写满了不开心。


有时想想,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该多好。


如果能回到当初,我一定蹲下来用上341肯定法肯定孩子的情绪,了解他发脾气背后的动机,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看见他聆听他……


跟老二的顺畅沟通,也让我想起来老大上初中之后的各种“作妖”。


关门闭户,通宵玩游戏,上课睡大觉,不做作业不交作业,对我们的各种建议充耳不闻......


以前,看到老大的各种“问题”,我都恨铁不成钢。


现在,我却为自己的无知而后悔。



正是因为我们不允许老大“犯错”,才导致老大故意跟我们作对。


老大每每“犯错”时,我们都会大声呵斥他,批评指责他,造成老大对我们关闭心门,把所有价值感的获得,都寄托于游戏,最后无心向学。


以前,每次我们与老大沟通时,他都会不自觉地紧握拳头,本能进入战斗状态。


随着我不断用肯定日记、坦承致歉、信任放松的践行,拉近跟老大的关系后,我们经常聊起过去。


老大开始“控诉”我们,说我们以往对他如何高压,如何批评指责,导致他非常紧张害怕,晚上经常做噩梦。


我问他,为什么不把内心的想法告诉我们。


老大说,不敢对我们说,觉得对我们说也没用,感觉我们还会批评指责他,还不如不说。


听到老大的“控诉”,我心里既有愧疚,又有开心。


愧疚的是,自己亲手伤害了深爱的孩子;开心的是,孩子能对我坦承这些“控诉”,意味着他跟我们的关系正在重建。


有一次,我在听《平衡情绪》第一课,老大刚好听到了小华的案例。


他说,他当时就好像小华一样,患了表达障碍,内心很多翻江倒海,却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跟谁表达。


老大的“控诉”,让我更加确定:一个不懂情绪管理的家长,一个对孩子宣泄自己情绪的家长,是对孩子生命最大的摧毁与破坏。


3

扪心四问,化解危机


老大现在跟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正处于青春期的他,难免有情绪波动的时候。


前几天,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专门治疗筋骨伤的诊所,说治疗效果非常好,疗愈速度也很快。


晚饭时,我就和老大聊起这件事。


老大这段时间腰痛,一直在骨科医院做康复理疗。


我对老大说:“有个朋友推荐了一个比较好的医生,据说医术很不错,妈妈的意见是到那边试一试,你觉得如何呀?”


学习之后,我对老大说的话,自认为都是充满尊重的。


没想到,老大的反应很激烈:

“你的意见!你的意见!你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

那个谁谁不就是这样吗?不相信正规医院医生,还去问度娘!

最后问出一个莆田系,最后一命呜呼!”


听见老大这样说,我心里第一反应是又急又气:

我怎么啦?我这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吗?

动不动就说你们这代人!我们这代人怎么啦!

没有我们这代人,哪有你们这代人?


还好,经过学习和修炼,虽然我心里在翻江倒海,但表面上还是波澜不惊。


我想到黄金15秒:青春期孩子的“杏仁体”已经活跃起来了,我必须冷静下来。


我不急于回答他,而是坐下来好好想一想。


我想到了“扪心四问”。


第1问:我是否为对话营造了安全氛围?

显然没有。


其实,我应该先和老大说些轻松的话题,然后再慢慢聊到换医生这一块的,刚才显然欠缺考虑。


我是否已经准备好自己?


也没有。我是有事说事,没有提前准备好自己。


我有没有摧毁或者关闭对话的行为?


刚刚好像说话有点急促,声音有点高。

第2问:在这个对话中,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引导孩子到朋友推荐诊所就诊。

第3问: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通过换医生帮助老大节省时间。

第4问:我希望为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我们意见一致。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行动方案是什么?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想我应该用上沟通三要素,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

行动方案就是:马上行动,柔声沟通。

停了一会,我的情绪平和下来。


这次,我把声音降低八度,轻柔地对老大说:

“妈妈想帮你换个医生,不是说原来的医生不好。

而是觉得你很快高考了,时间很宝贵,妈妈想帮你找到一个医生帮助你尽快康复,节省时间呢。

你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没想到,老大这次很爽快就答应了:“好吧!”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4

问题转为资源的前提


老大这次看似“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孩子的心是无比敏锐的,当我们没有看见与倾听时,他们就用各种“问题”提醒我们。


一开始,可能只是发脾气等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


这一次,老大因为我的一句建议,就情绪波动地怼了我一大通。


但实际上,他从我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和控制,他希望感受到尊重和空间。


如果我们读不懂孩子的需求,继续用压抑和控制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可能用进一步的“问题”来提醒我们。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磨蹭、消极被动等行为。


如果我们依然盯着孩子,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对自己没有反思和改变,下一步,孩子就会用更严重的“问题”提醒我们。


比如,老大上初中后,用叛逆对抗、学业荒废、沉迷游戏的方式,让我们陷入极度的痛苦中。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有多大,我们在教育中的错误就有多大;孩子的“叛逆”有多大,孩子内心的痛苦就有多深。


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成长的资源,这个看似神奇的结果,必须建立在父母的觉醒与成长之上,才会发生。


感谢老大,用“问题”和“控诉”,唤醒我的成长与改变,给我机会去弥补和填坑。


也感谢老二,给我充分的机会,见证一个又一个充满美好与温暖的瞬间。



图片 / Pexels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