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攀登,全情投入

最近兩三個月,我把我自己徹底地扔進了寫作中。

每週,我大概需要寫 2 篇課程初稿,完成 2 篇修改稿,再加上週末的投資實證週報,以及一些其它文字,大概平均每週要輸出 1 萬字左右。

這樣的壓力讓我陷入了巨大的焦慮中。

寫作和其它工作,非常不一樣。很多其它工作其實可以一邊做、一邊思考,但是寫作不一樣,我們需要在腦海中完成文章的大概組裝。有十足的把握後,才能開始動筆。

認知心理學家,《風格感覺》的作者斯蒂芬·平克,對寫作的本質做過一個描述: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裏。

拿我前一段寫的《好公司等於好股票嗎?》這節課來說,我的腦海中有關這節課的知識其實是一個網狀結構,比如有「安全邊際」、「投資要適當分散」、「公司很難具體估值」等等。每一個知識點下,還需要想出相對應的故事以便更好地讓讀者理解,比如「我自己投資中國平安的經歷」、「巴菲特投資蘋果究竟賺的是企業增長還是估值的錢」……我需要在腦海中,把這些相關的知識點,變成一個樹狀結構,用一個讀者能夠跟上並且不斷獲得愉悅感的邏輯穿起來。最後,還需要像在一團毛線球裏面那個線頭那樣,用線性的文字把這一切寫到紙上。

每週 7 天,需要交付 3 篇文字。所以在在過去的 3 個月裏,幾乎所有的「空餘」時間,我的大腦都不能閒着,無論是上班路上、工作之餘還是深夜時分,都在陷入海量信息的組裝中。

這樣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我本能地「拒絕」一切與寫作無關的、需要佔用我的大腦帶寬的東西。比如我拒絕了幾乎所有朋友的來訪,3 個月之內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新書,甚至推遲了工作上一些重要的事情。

我想,等我把課程好好地寫完,就一切回到正軌了。

1

新年前,不少朋友推薦我去看《Soul》(《心靈奇旅》),我大概看了一下簡介,知道這應該是我喜歡的題材,又是我最喜歡的創意公司皮克斯的作品,要是往常我肯定第一時間就買票去看了。但是這回,我依然告訴自己,等我寫完課再去。

上週末,我的身體不太舒服,乾脆把所有工作扔在一邊,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其實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有關熱愛,有關目標,也有關每一個當下。如果你經常讀我寫的東西,我想大概會對這部電影有很強的共鳴。

在影片的最後,終於贏得了和大師 Williams 同臺演出機會的 Joe 走出咖啡館,突然覺得有些失落。

他問自己的老大:接下來我們幹什麼?

老大的回答很簡單:明天晚上,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再來一次。當我們演 100 次的時候,可能就會再有一次像今天這樣的精彩表演。

Joe 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他似乎爲這一刻等待了一生,但真得到了這一刻來臨的時候,卻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Williams 給 Joe 講了一個兩條魚的故事。

小魚問老魚:我要去大海,大海在哪裏?

老魚回答:你現在就在大海里。

小魚說:我問的是大海,這裏只是水,我要去的是大海。

老魚說:你已經在大海里了。

2

2018 年 10 月 27 日,上證指數收在 2500 點,應該是上一輪熊市跌得最慘的時候。

那個週末,我寫下了一篇我很喜歡的週報——《在熊市裏尋求安放》。

爲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從現在回看,那時是著名的「鑽石底」,股市估值非常低,是特別好的投資時機。可是如果回到當時的每一天,很多用戶異常焦慮。大盤的連續下跌嚴重地影響了大家的心情和狀態,大家都在盼着熊市什麼時候能快點兒過去,這樣就可以「開始好好工作和生活」。

但我們投資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讓自己更焦慮嗎?

牛市、熊市、震盪市,它們本身都是市場和投資的一部分,它們可以把指數的漲跌幅分成兩段,但不應該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分成兩段。

我寫下了我的感悟,現在回看別有一番感受:

我們討論過很多次 - 資本市場的收益兌現是「非線性」的,80%的收益,往往由20%的時間兌現。如果我們投資的過程只是焦慮的等待牛市的到來,即使我們最後獲得了財富,但漫長的熊市、那80%的時間所累積的焦慮和浪費的生命,也會讓這個收穫大打折扣。而且焦慮、擔憂甚至有可能讓我們在牛市來臨之前提前下車。

換個角度,如果我們把熊市當成最好的投資、學習和體悟的機會。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個投資機會,珍惜每一次市場底部所產生的真實的感受。這些經驗、教訓和感悟,最終都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幫助我們變成更好的投資人。

心中知道牛市會大幅兌現收益,但又不去每天猜測牛市什麼時候到來。不焦慮、不懊悔、不湊合,篤定、平和,認真工作、全情生活,享受熊市帶給我們的投資機會和感悟,等待美好的事情自然發生。

2018 年 10 月 27 日

3

在那篇週報中,我還寫道——「人們總是用一生來等待開始新的生活。」

但你看,即使我寫了這麼多大道理,我依然也會受困其中。

「課程完成」這件事情,會把我的人生分成兩段嗎?事實上,現在已經到了《有知有行·投資第一課》的收尾階段,我卻已經開始懷念這個過程。

不止是課程,回到我們的創業歷程。「課程完成」,「產品口碑爆發」,甚至「交易上線」,「盈虧平衡」都不是那個可以把我們的人生分成兩段的東西,我們並不會因爲達到這個目標就心滿意足,就開始了另一種生活。

在《鞋狗》和《覆盤網飛》中,Nike 和 Netflix 的創始人都寫到當他們最終實現上市而去敲鐘的時候,他們其實什麼感覺也沒有。

他們是在「裝」嗎?當然不是,因爲人生是連續的。

上週五,在有知有行的《知行小酒館》欄目中,有一位用戶問我:

孟巖,你真的財富自由了嗎?

我完全感受不到耶!

我感覺你們和我是一樣的,都在學習和工作。不像我想象中財富自由的樣子。

我知道屏幕前的你,有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想法,利用投資實現財富自由,然後就可以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爲什麼不能現在就開始做那些你想做的事情呢?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並且真的給自己立過一個「財富自由」的投資目標,打算實現這個目標後就實現完美人生。

後來呢?這是當我在很多年前真的實現這個目標後,寫下的日記:

真的靜下心來寫這篇總結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東西已經無法下筆了。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希望這個目標早點兒實現,可是等真的到了這一天,卻已經沒有感覺了。很像《Life of Pie》所說:「人們生活中掙扎着和自己內心的慾望和平相處,這本能慾望既能幫助你生存,幫助你強大,又能讓你心生恐懼,甚至將你吞噬。當你懂得駕馭的那一天,它反而離你而去了。」

4

你以爲這篇文章是在講「活在當下」嗎?

不。

哈佛大學的教授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中,給出了他對幸福的定義。他認爲幸福既非來自眼前慾望的簡單滿足,也不是將慾望的滿足延遲到遙不可及的所謂「未來的某一天」。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漫無目的地遊逛,幸福是向山頂努力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我寫過太多的 「活在當下」,但其實我今天最想和你說的是「努力攀登」。

沒有全情投入的努力,Joe 並不會獲得和偶像威廉姆斯同臺的機會,也不會用他的精彩技藝征服每一個人。

回到我身上,沒有最近 3 個月的「高壓強寫作」,我也無法對寫作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很多之前我似懂非懂的有關寫作的知識,是在這個壓力巨大的過程中,真的變成了我身上的一部分。我今天坐在這裏,只用了 1 個小時的時間,就非常流暢地寫完這篇  3000 字的週報,我想這和這段時間瘋狂的鍛鍊絕對有關係。

如果你只從這部電影中讀到「活在當下」,並用這四個字來安慰自己,我覺得也許你錯了。

真正的幸福和平靜是什麼?

根本不是所謂的「佛系」,也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活在當下」。

而是既「全情投入」,又能留意「每一個當下」,保持自己的心靈與身體以及環境的連接。這樣,當我們在任何時刻從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抽身出來,我們都可以說,我極其專注並且傾盡全力。同時,我們也沒有丟掉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連接。

5

最近,我們搬了新的辦公室。在這個辦公室的一個角落,可以看到西山。每天下午 5 點,我都會跑到那個角落獨自待一會兒,看看夕陽,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沒有什麼把我們的人生分爲兩段。我享受這片刻的美景,也享受全情投入的每一個瞬間,還享受這一路創業路上無論幸福、痛苦、成功、失敗的種種感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