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風的美式日餐與韓餐

如果在旅途中找不到適口的中餐,日餐倒是可以聊解亞洲口腹之慾。當然,北美的日餐也是美式日餐,要拿真正日本人的標準來衡量,也是不能滿意的。但相對而言,我們對日餐的挑剔自然比不過對中餐的要求之高,畢竟不是從小喫到大的那一口。

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東西海岸各大城市的街頭,日料店可謂鱗次櫛比,其密集程度絕不亞於中餐館。我曾說在多倫多沒見過不會用筷子的白人,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料的功勞。

日料在北美的風行,有經濟的原因、文化的原因,也有飲食自身的原因。清淡、低脂的日料,除了口味,近年來還頂着健康的時尚帽子,這也是其流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1. 魚片

在北美,辦公室午餐最常見的是漢堡和三明治,尤以冷食、方便的三明治最爲流行。而壽司和刺身同樣以其方便快捷和食材新鮮受到便當一族的青睞,不論前一天下班後從超市買了第二天帶去公司還是當天在樓下美食排擋現買現喫,壽司都很方便。而且葷素搭配,碳水既不太多又足以果腹,營養配比合理,符合北美辦公室一族午餐從簡的風格。

壽司英文譯爲sushi,刺身爲sashimi,都是從日文的讀音而來。二者都以生魚片爲主,而菜單上的名字又常常是按日文讀音而音譯過來的“英文”,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見的拼寫。

三文魚是壽司中十分常見的魚類,日文中的“鮭”按讀音翻譯爲sake,就是英文的salmon。嚴格來講,日餐所用的三文魚有多達十餘種,sake是最多的一種,就是東北所說的大馬哈魚。而比較講究的店會有masunosuke,英文稱爲king salmon,又稱chinook salmon,中文稱爲帝王鮭。

比三文魚高檔的是tuna(吞拿魚,金槍魚)。北美本地人最常食用的吞拿魚是罐頭包裝浸在鹽水或橄欖油裏面的,可以放在沙拉上面、夾在三明治裏面、混在意大利麪當中,這是最平民化不過的家常菜。

但日餐中生食的吞拿是比較高檔的食材,分很多品種,binnaga又稱albacore,是長鰭金槍魚,kihada是黃鰭金槍魚,而最有名的則是kuromanguro,又稱honmanguro,英文寫作blue fin tuna,即藍鰭金槍魚。如果只取魚腩最肥的部分,稱爲otoro,半肥的是chutoro,瘦肉部分是akami,越肥的部分越貴。

Hamachi又稱amberjack,中文譯爲鰤魚,在日本這是廣受歡迎的一大類魚,也叫yellowtail(黃尾魚),英文菜單上的kanpachi也是這類魚,不過體型較大而已。

我們在日餐中見到的鰻魚一般是炭烤的整條鰻魚,做鰻魚飯或鰻魚壽司時則把它切成大小合適的片覆蓋在壽司或米飯上。這種做法的鰻魚叫unagi,鰻魚壽司則是unagi sushi,而鰻魚飯卻常把unagi(鰻魚)和don(飯)合起來簡寫爲unadon

除了魚,蝦也是壽司上的常客,最常見的就是ebi。Ebi是日餐中烹調蝦的一種方法,可以形象地稱爲“蝴蝶蝦”,即從底部剖開,展開成蝴蝶狀,放在壽司上面,製作方法和形態類似粵菜中的“開邊蝦”。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壽司上面都放生魚片,也可以放tamago或tamagoyaki,這是日式煎蛋餅,中文一般稱爲玉子燒。

2. 壽司和卷

Sushi是壽司的統稱,細分之下還有幾個不同的種類。

我們常說的sushi(壽司),下襯長方形的醋飯糰,上面蓋一片生魚片,在日本這叫做“握壽司”,英文音譯爲nigiri sushi或nigirizushi。所謂“握壽司”,指的是用手把飯糰捏成型。

通常來講壽司不加海苔,但也有時候會用一條細長的海苔打一個結把魚片和米飯拴在一起。用到海苔的壽司有一種特別的品種gunkan(軍艦卷),用海苔把飯糰包裹成一個小圓筒,上面放魚子。

與“握壽司”相對的是“押壽司”或稱“箱壽司”,把飯糰裝進模具中成型,英文音譯爲oshizushi(押壽司)或hakozushi(箱壽司)。

不論單點還是all you can eat(任食,日料店稱爲“放題”),壽司的計量單位都是piece(片),點一份就只有一片。而卷類因爲需要卷製成型,有一定的長度,一份則通常是6到8片。

最常見的卷是maki或稱makizushi,用海苔做皮,捲入醋飯,再在中間夾入魚片,輔以黃瓜、牛油果等蔬果。全部食材鋪排好後捲成圓筒狀,切成幾片。

Uramaki(反捲)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米飯在外,海苔在內,仍然把魚片和輔料包裹在最內層。反捲當中最有名的是California roll (加州卷),卷的是imitation crab(模擬蟹肉棒)、avacado(牛油果)、cucumber(黃瓜),外面點綴tobiko(飛魚子)和seasame(芝麻)。

跟美式中餐的“左宗棠雞”一樣,日本本土的壽司裏面是找不到加州卷的,它是幾位有想象力的廚師在北美創造出來的。之所以說“幾位”,是因爲加州卷的發明權還有爭議,美國加州洛杉磯和加拿大溫哥華的幾位廚師都有可能是其首創者。無論如何,它不是正宗日料就對了,甚至反捲這個品類都是由加州卷演化出來的,也是日本本土所沒有的。

在加州卷的基礎上,美式日餐廚師們又創造出了rainbow roll(彩虹卷),即在加州卷外面再包裹一層生魚片、芒果等,營造出繽紛的色彩。如果把加州卷裏面的蟹肉棒換成蝦,就成了另一道以北美東海岸地名命名的Boston roll(波士頓卷)。還可以換成smoked salmon(煙三文魚)加cream cheese(奶油芝士),成爲Philadephia roll(費城卷)。

跟加州卷齊名的還有dragon roll(龍捲),中間捲入的不是蟹肉棒,而是tempura shrimp(天婦羅蝦),米飯之外還要裹上一層切片的牛油果。由於牛油果的青綠色,這個卷又叫green dragon roll(青龍捲)。如果外層不是牛油果而是spicy tuna(辣吞拿魚)就成了red dragon roll(紅龍捲),還可以裹鰻魚而成爲black dragon roll(黑龍捲)。

除了正卷反捲,還有temaki(手卷)。跟壽司類似,也是單個售賣,不過個頭很大,是用方形的海苔摺疊成一個圓錐形,米飯和魚片捲入其中。

卷是日餐在北美的混搭新品,poke更是。度假勝地夏威夷盛產海鮮,而很多年來此地的居民和遊客中日本人又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夏威夷島上就開發出了一種其他地方都沒有的美式日餐poke bowl。這道菜可以看作是大份的用碗裝的壽司,米飯盛在碗底,調過味的生魚片放在上面,再加上蔬菜沙拉、醬料,喫的時候自己混合攪拌均勻,算是蓋澆飯和壽司的混搭吧。由於清淡健康,份量適中,這道夏威夷獨特的美食近年來也漸漸在北美各地風靡開來。

3. 頭盤和熱菜

雖然在日常語境中壽司幾乎可以與日料劃等號,但日本餐廳提供的美食其實遠不止壽司一類。

在美國人加拿大人眼中,edamame(毛豆)可能是最具有東方風情的小吃了,這也是每家日料店必備的頭盤。這道小喫與中國許多地方夏日消閒的零食鹽水煮毛豆沒什麼區別,硬要說區別的話可能就是日式毛豆煮得比較嫩,保持了豆殼翠綠的顏色,但同時也就不那麼入味。

大豆在美加兩國都屬於戰略物資,政府大量補貼給農民耕種,以便通過期貨市場控制食品安全,但在大豆本身的食用方面北美卻乏善可陳,極少有新鮮毛豆在超市出售,這大概是爲什麼日料中平平淡淡的一道鹽水煮毛豆能夠經久不衰。

豆腐也是經典的前菜。我小時候在國內學英文,教材上把豆腐翻譯成bean curd,前兩年國內又出臺了一部服務行業規範翻譯標準,其中把豆腐按漢語拼音音譯爲doufu。其實在北美豆腐約定俗成的翻譯是tofu,這是從日文而非中文音譯來的。

日料的前菜當中常有cold tofu(冷喫豆腐)、fried tofu(炸豆腐)或crispy tofu(脆皮豆腐)等豆腐菜。

煎餃也常出現在菜單上,英文同樣是按日文音譯爲gyoza,有些菜單上會再加上意譯的dumpling(餃子)。

真正屬於日本菜式而不是從中餐演化來的,應該算是tempura(天婦羅),這是用特殊麪糊裹上食材炸成的脆皮菜。必不可少的是tempura shrimp(天婦羅蝦),還有mixed tempura vegetables(天婦羅蔬菜拼盤),包括tempura eggplant(天婦羅茄子)、tempura broccoli(天婦羅花椰菜)、tempura taro(天婦羅芋頭)等。

西餐的頭盤常常和沙拉及湯放在一起,因此美式日料的菜單也這樣安排。湯最有日本特色的是miso soup(味增湯),而沙拉最有特色的就是seaweed salad(涼拌海草)。

正餐當然也有不少熱菜,日式炸雞排和炸豬排就深受北美食客歡迎。名字也是從日文音譯過來的,katsu是這類菜的統稱,炸雞排稱爲chicken katsu,炸豬排是pork katsutonkatsu,而炸豬排飯就是katsudonpork katsu donburi

4. 鐵板和拉麪

日式鐵板和日式拉麪值得專門介紹,因爲在北美這是兩類很流行的快餐。

Teriyaki是日文中的“照燒”,在一塊平底大鐵板上把食材翻炒成熟,再澆上特製的teriyaki sauce(照燒醬)。北美各地的快餐大排檔中常常看見這樣的攤頭,兩把鋥光瓦亮的不鏽鋼長炒勺上下翻騰鏗鏘作響,很能招徠顧客。

既然是快餐,選擇不會太多,最常見的肉類是chicken(雞肉)、beef(牛肉)、salmon(三文魚)和shrimp(蝦)幾種,如果喫素則是tofu(豆腐)或vegetable(蔬菜)。跟多數美式快餐不同,teriyaki都是現點現炒,炒好以後“蓋”在米飯上,再澆些甜鹹口的醬汁。

由於照燒多見於快餐,按着美式快餐的習慣也就會有套餐。美式日料的套餐叫bento box(便當盒)。Bento在日文中寫作“弁當”,中文一般譯爲“便當”。Bento box多爲葷素搭配,碳水加蔬菜加蛋白質,碳水自然是壽司或米飯,蛋白質一般就是照燒肉類。

日式照燒的一個升級版是teppanyaki(日式鐵板燒),據說是二戰之後一家餐廳最先在日本推出的。可是這種噱頭重於味道的烹調方法在日本國內並不太受歡迎,反而卻爲外國人所喜,於是在北美遍地開花。

1964年紐約開了第一家Benihana餐廳,走高檔路線,主打鐵板燒。客人圍坐鐵板三面,一面留給廚師現場烹調,姿勢繁複,火光沖天,令人眼花繚亂,表演的成分很濃,但卻漸漸流行開來,一時間甚至一座難求,成爲高檔美式日料的代表。

跟teriyaki類似,日式拉麪在北美也是隨處可見的快餐。Ramen這個詞在中文裏面翻譯成“拉麪”,曾經引起過一些歧義,因爲日式ramen其實更接近於方便麪,而與蘭州拉麪那樣的“拉麪”相去甚遠。英文的ramen這個詞也不是從中文而是從日文翻譯過去的。

拉麪作爲一種美式日料快餐,搭配相對固定。首先選湯底,一般有chicken broth(雞湯)、beef broth(牛肉湯)和vegetable broth(蔬菜湯)幾種,pork bone broth(豬骨湯)屬於比較特別的。

配料一般只有幾種,chicken(雞肉)、grilled chicken(烤雞肉)、beef(牛肉)、pork belly(五花肉)等。拉麪裏面常常配有半隻溫泉蛋,英文叫soft boiled egg(溏心蛋)。

5. 韓餐

與中餐、日餐相比,韓餐在北美所佔的市場份額要小很多,但有趣的是,韓餐受到北美本土飲食習慣的影響也比中餐和日餐要少。中餐在北美的流行跟華人人口增長密不可分,日餐的地位是在1990年代隨着日本的經濟發展而漸漸提高的。韓餐卻不同,北美的韓式餐館最初大多隻是韓國移民爲滿足自己的思鄉之情而開設的,並不以吸引主流社會食客爲目的,這大概是其發展緩慢但較多地保留了其原汁原味的原因。

韓式簡餐最著名的就是Kam Ja Tang(豬骨湯),以豬脊骨熬湯,用kimchi(韓式辣白菜)調出底味,配以特殊的調料,再加上幾塊燉得軟爛的土豆。湯用一隻小石鍋盛出,配一碗糯而不粘的米飯,在寒冷的冬季來上這麼一套,不但韓國人,我們的中國腸胃也會覺得很舒服。

類似的湯飯配還有Sam Gae Tang(高麗蔘雞湯)、Seolleongtang(牛骨湯)、Galbi Tang(牛仔骨湯)等。

湯的升級版是火鍋,英文按韓語音譯爲jeongol,最出名的是budae jjigae(部隊火鍋)——辣白菜湯底加火腿、午餐肉、香腸,最要緊是蓋上一塊方便麪。菜如其名,這原本是部隊艱苦條件催生出來的一種快捷而有滿足感的喫法。今天的韓式餐廳自然做了不少改良,只要選料精良,味道還是不錯的。

韓式簡餐的另一大代表是bibimbap(石鍋拌飯),底下的米飯是熱的,上面配以生冷的蔬菜,用辣白菜和大醬調味,加上煎得很嫩的薄牛肉片和只煎了一面或是兩面煎過但仍然流黃的雞蛋,愛喫辣的再加辣醬。

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bibimbap在快餐大排檔食肆嶄露頭角,按着美式快餐的規矩,各種食材都是可以選擇搭配的。比如米飯有plain rice(白飯)、brown rice(糙米飯)和black rice(黑米飯)幾種可選,蔬菜更是把各種菜都切好放在玻璃櫃子裏,任由客人挑選。這樣做遊戲般的排列組合很對一部分北美食客的口味。

傳統韓餐中同樣可以搭配米飯而食之的還有bulgogi(韓式烤牛肉),這是真正歷史悠久的韓式料理。

Korean grillKorean BBQ(韓式烤肉)在北美也頗爲流行,桌子中間放一個圓形的烤盤,肉切成薄片事先加醬料醃製過,一片片放到烤盤上烤熟,用生菜葉包裹米飯、辣白菜和烤肉,跟喫火鍋同樣有趣。北美許多大城市都有專營韓國烤肉的自助餐廳,不過老闆卻常常是中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