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不空鍋”的習俗流行民間,這種習俗有什麼來歷

在民間,有“除夕夜,鍋壓糧,新的一年糧滿倉”的說法。也就是說,除夕這天,家裏的鍋是不能空着的。這個說法和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關於“除夕不空鍋”的習俗,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源於何處,但是民間卻流傳着這樣一段故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沒當皇帝之前,終日乞討爲生。作爲男兒,朱元璋還能忍受風餐露宿,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但是他年事已高的老母親卻受不了這種折磨。眼看年歲已大、身體虛弱還要忍飢挨餓的母親,朱元璋心裏很不是滋味。

又一個農曆新年來到了,正是家家團聚歡宴的時節。到處流浪的朱元璋看着日漸消瘦的老母,心裏愧疚不已。他四處乞討,可是大過年的誰會待見要飯的。在街上來來去去幾十個來回了,他竟沒討到半粒糧食,一氣之下便起了賊念。

趁着夜黑,他連摸了幾戶人家,但是家家鍋裏都是空空如也。本就飢餓難耐的朱元璋更加憤怒,抄起人家的鍋就走。他想:沒飯喫,我總可以拿鍋換點糧吧。剛走出幾步,朱元璋便覺得這麼做有些不妥。雖說自己沒飯餓得發昏,但是人家如果沒了鍋,怎麼做東西喫啊,年怎麼過,這不是又連累一家人捱餓嗎!想到這,他便把人家的鍋放回了竈臺。

後來,朱元璋苦盡甘來,當上了衣食無憂的皇帝。但是每每想到自己曾經因爲一餐飯而做出的羞愧事,便懊悔不已。於是,他下令說:每到年三十,家家戶戶的鍋都不許空着。裏面可以放些熟乾糧、白米等糧食,讓那些因飢餓而起邪念的人拿去充飢。這樣一來,那些人就不會去偷別人家的鍋了。從此,民間便形成了“除夕不空鍋”的習慣。

時至今日,在一些地方仍保留着除夕“壓鍋”的習俗。每到年三十,人們就會將收穫的糧食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放在鍋裏。這樣做不單是爲了那些無處乞食的乞丐,還有着陳糧留新年,新年喫舊糧,年年有餘糧的美好祈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