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理論與完形生活02] 使用“我”語言

“我”語言是一種清晰、堅定、禮貌,不帶侵犯性、攻擊性的自己的主張的表達,“我”語言也幫助人們放下防禦、願意聆聽,所以有利於防止和化解衝突。我們帶着這幾個問題:1. “我”語言是一種技巧,在哪些方面,它也是一種心態?2. 爲什麼溝通中會出問題?3. 讓人們辯解其感受是‘恰當的嗎?

一、爲什麼要學習“我”語言

學習“我”語言有四條理由:帶着尊重溝通、化解衝突、操練真實的對話、有技巧地處理差異。格式塔完形感興趣的就是真實性、差異性,也是表達愛與關懷的方式,並且它也是有效的,因爲能夠杜絕爭辯和爭吵。

非“我”語言,缺失是會造成一些問題,致使一些爭論,包括對方如何感受語言,比如:

否定對方的感受:“你好易怒啊,又來了!”

將自己的意圖隱含其內的提問,有責問、羞辱的成分:“你爲什麼迴避我?總是這樣!”

讓對方解釋自己的感受:“你爲什麼這麼沉默?你總是這麼沉默!”

如果用“我”語言,就可以只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認知,更容易被聆聽、被接納,而不是被爭辯,可以更開放地分享感受、想法、顧慮和意圖。感受如果能被當成事實被接受,就無需去解釋。

二、“我”語言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心態

“我”語言並不只是一種將“我”放在句首的技巧,還要求氣門做心態上的改變。這裏我們提取出“我”語言底下的心態、態度:

1. 真實心態

即你對自己的感受誠實,並暴露這份真實,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冒險。

2. 願意相信對方的表述,信任對方

比如,一對夫妻吵完架,妻子想和好,說出:“我愛你”,丈夫不相信,說:“你不能只是說說,你要在行動上有表示。”妻子聽到這話又會感到受傷。其實,取而代之的,丈夫可以說:“我仍然覺得生氣”,只是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強迫妻子去證明自己。

當然,這也意味着一定的風險,因爲對方有可能帶着惡意,但首先還是要選擇相信對方說的是真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態度。

3. 相信雙方是站在同一邊的,而非對立面

先同意和尊重對方,再提出自己的主張。信任對方也會顧及你的感受,不會惡意傷害你。

在關係中,人們會吵架、對抗、受傷,

4. 儘可能接納而不是改變他人,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自己做出示範

三、“我”語言的定義

“我”語言是口頭表達自己的渴望、想往、目標和感受,相關規則有:

1. 一句話從“我”開始,而非“你”;

2. 用“想要”......而非“應該”;

3. 提問之前先做陳述;

4. 不要求對方解釋、辯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只需問詢他們的感受;

5. 不要寬泛化、以偏概全(比如“總是”),不要預測未來(“我知道你又會這樣”),而是聚焦在具體、確切的、當下的;

6. 不談論不知道的,只談論你確實知道的,否則就是迴避。

四、六組“非我”語言與我”語言對照例子

第一組——以“你”,“你們”,“你這麼說......”等等開頭,指責對方;對照是以“我”開頭,不是指責對方,而是爲自身的感受負起責任

你這樣做讓我不高興——我感到不高興

讓我們去看演出——我想去看演出

你這樣說不對——我理解你說的意思,但我不這麼覺得......

第二組——不去說“應該”、“必須”,這樣是迫於外界的影響,對照是表達“我想要......”,是出於自願。當然首先要覺察這是不是自己真實的表達。

我應該去洗衣服——我要去洗衣服

我應該帶孩子們去看電影——我想要帶孩子們去看電影

我不得不去把房子修好——我準備好去把房子修理一番

指責他人的時候,就是沒有在施行自我責任,對自己不真實。

第三組——在提問之前,直接用陳述表達感受,而不是將感受隱藏在提問當中表達

你爲什麼這麼安靜?——我有些擔心你這麼安靜,我能瞭解是什麼煩擾你嗎?

你爲什麼不去把自己的東西收拾乾淨?——我看到這一團亂糟糟的,真的很煩,我想要你幫着一起收拾乾淨。

你不爽就一定要這樣大聲喊叫嗎?——我聽着很煩,當你這樣不開心的時候就大聲叫。

你還不餓嗎?——我餓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餓了?

第四組——不去質問和要求對方解釋自己的感受,而是誠摯地問對方真實的感受

你爲什麼這麼緊繃和不高興?——我覺得有點不舒服,不自在,你今晚看起來有點不高興,我想知道是什麼讓你不爽?

你爲什麼要讓自己一天都不開心呢?——我很抱歉聽到你一天這麼糟糕,我能爲你做些什麼嗎?

你爲什麼這麼挑剔?——屋子裏有點亂,我覺得挺舒坦的,我想知道你是什麼感受?

前者帶着質問,容易受到防禦、阻抗,應該尊重對方爲自己生活的主人,允許他人有自己的感受,不做假設和要求。

第五組——不以偏概全,寬泛化、抽象化,基於過去預測未來;而是要具體化、更確切、關注當下,創造更多可能改變的空間

我對於過去這些事情感到不開心,而且你永遠都不會改變。——我不大高興這個事情之前的處理方式,我也擔心它可能沒有辦法被解決。

你總是這樣覺得我很傻,一直這樣認爲我——我很擔心你會覺得我很傻,我想知道你其實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你永遠都不聽我的,而且你永遠都不會聽——過去我感覺自己沒有被理解,單元這一次我能夠把它說清楚

第六組——不迴避,不說“不知道”、“不在乎”,而是表達自己知道的、自己願意投入、承諾去找尋出來、讓對方知道的

我不知道——我正在試圖搞明白怎麼回事,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我還不確信,等我搞清楚了再告訴你。

我不在乎喫什麼,隨便——我還沒有特別感覺今晚要喫什麼,除了不想喫太膩的。

五、生活中的溝通例子

1. 晚飯後幹什麼?

問題溝通:

妻子:你今天晚上想做什麼?

丈夫:電視上會轉播XX足球賽,我想看。

妻子:你就知道看球賽,總是要看球賽。

丈夫:我這周總共就看了兩場。

妻子:總之,從來都不能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丈夫:你想要做什麼?

妻子:我不知道,反正不想看球賽。

如果用“我”語言表達,可以是這樣,變得更有建設性:

妻子:我今晚想看電影,你想做什麼呢?

丈夫:有場足球賽轉播,我想看。 

妻子:我不想看足球賽,想讓你不分心地陪我看電影。 

丈夫: 但我很想看這場球賽,9點結束了,完了我跟你去看電影。那個時候去看夜場,對你來說是不是晚了呢?

妻子:還不算太晚,那好吧。

2. 還不睡覺嗎?

問題版本:

丈夫:你不想上牀睡覺嗎?已經挺晚了。(丈夫沒有表達想要的是夫妻生活)

妻子:我還有作業要完成,你累了就先睡吧。(妻子要做作業,是一個任務)

丈夫:我沒有說我很累啊。(惱火,覺得妻子沒有懂自己的意思)

妻子:你什麼意思啊?當你說要我上牀睡覺。(你開頭,質問對方)

丈夫:我以爲你會對性生活感興趣呢,但你從來都不。(丈夫變成指責妻子、以偏概全)

妻子:我也感興趣的呀,但是你剛剛說的要我去猜你什麼意思。你總是讓我猜, 你可能覺得我在牀上也犯懶 。(妻子也變得防禦、以偏概全地攻擊、猜測丈夫的想法)

丈夫:我已經記不得了你是不是那樣。(開始諷刺、掩蓋自己受傷的感受)

正向版本:

丈夫:我想跟你上牀睡覺、然後做愛,你會怎麼看呢?

妻子:我原本是要把作業做完的,不過我也同意你的想法。

丈夫:太棒了!

3. 爲什麼不高興?

問題版本:

丈夫:有什麼問題,怎麼啦?(看到妻子不高興,只是詢問妻子,沒有表示自身對妻子的關切)

妻子:你什麼意思?有什麼問題?(起了防禦)

丈夫:顯然你是對一些什麼不高興。(假設感受)

妻子:不。我沒有不高興。

丈夫:你肯定不高興了,看你表情。

妻子:什麼表情?

丈夫:那個表情就是表示不高興咯

妻子:這是你想象的,沒什麼。

丈夫:拜託!你爲什麼要否認?

妻子:我沒有不高興啊。

丈夫:那你爲什麼這麼大聲?

正向版本:

丈夫:我看着你有些擔心哦,是不是有什麼煩擾你?

妻子:沒有啊。

丈夫:我有些好奇,因爲你的表情看起來好像遇到了麻煩。

妻子:我就是在想我把一個配方放哪兒了。

丈夫:這事我可以幫忙嗎?

妻子:不,沒有那麼重要。

4. 週末的安排

問題版本:

丈夫:我應該在週末把藝術工作做完。(出於任務驅動,非主觀意願)

妻子:我真的想讓你陪我去購物,我們真的應該在父母來之前買好牆紙。(我們、應該,而不是自己想要)

丈夫:我們?什麼意思?我有那麼多事情要做,你還要我陪你去買牆紙?

妻子:我們就是要一起來做這個決定,你都不在乎他們來了要佈置一下嗎?

丈夫:你真的覺得你父母在乎這些裝修嗎?再說之前這些裝修的決定,你從來不是問過我的。(反問、一概化)

妻子:你爲什麼跟我爭這個?

正向版本:

丈夫:這週末,我想在後院做一些藝術工作。

妻子:我想讓你這週末陪我一起逛街,買些牆紙,在父母來之前,弄得好看些。你願意陪我嗎?

丈夫:我怕我會不夠時間做完藝術工作。

妻子:我想跟你一起決定買什麼牆紙,不想買到你不喜歡的。

丈夫:如果你去選擇一些樣品,我也幫着看看,那樣會節省時間,我會很樂意。

6. 聖誕節

問題版本

丈夫:我想去選購聖誕節的禮物,你這次聖誕節想要什麼?(“我”表達開頭)

妻子:哦,我不知道,給我驚喜吧。(妻子沒有對自己的需求負起責任

丈夫:我這麼做覺得不自在

妻子:你給我什麼都好,只要是你挑的就好。

丈夫:我每年都這麼做,可是我挑的你從來都不喜歡。(變成了“你”表達)

妻子:去年的獵槍,我不喜歡,你好蠢哦,買這樣的東西給我,好過分。(“你”表達,而且有職責、羞辱)

丈夫:我希望你可以跟我一起去打獵嘛。

妻子:你只是想都買一支槍自己收藏。

丈夫:爲什麼你不告訴我想要什麼呢?這樣我就不會買一些你討厭的東西。(提問隱藏着自己的意圖)

妻子:你爲什麼就不知道我喜歡什麼呢?(質問)

正向版本

丈夫:我正在準備今年的聖誕節禮物,你想要什麼?

妻子:我想要一個驚喜。

丈夫:我覺得這麼做我會不自在。

妻子:我會想一想,給你列個清單。

丈夫:這樣我感覺好多了。

乾淨的表達:說自己的感受,同時尊重對方的感受。不知道,也會去想一想後明確,讓對方知道。

7. 房間有必要收拾那麼幹淨嗎?

問題版本

妻子:你爲什麼這麼懶?(質問、指責)

丈夫:你什麼意思啊?你換下來的衣服從來不放在籃子裏。(你、從來)

妻子:我沒有啊,應該保持房間的整潔,當你這麼懶、這麼邋遢的時候,我就沒可能做到。(應該、你)

丈夫:房間稍微髒一點,你爲什麼要這麼不滿?(提問中隱藏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妻子:爲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你就不能做呢?(同樣將自己的觀點藏在提問中)

丈夫:爲什麼你要爲這麼小的事情不高興呢?(質問感受)

妻子:對啊,你就是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情,因爲你的腦容量就這麼小。(侮辱性)

正向版本

妻子:我看到屋子亂糟糟的時候,很不開心,我想你幫我一起弄得整潔。

丈夫:我想知道你具體在講什麼?

妻子:我總是發現這些衣服都被扔在地上,我老要把他們撿起來,我受夠了!

丈夫:我就想把它們丟在我喜歡丟的地方。

妻子:我想要把污漬保持乾淨、整潔,並且我想獲得一些幫助。

丈夫:我覺得污漬稍微糟亂,我覺得自在些。

妻子:如果你能把東西放在該放的地方,我會覺得很開心,也幫我節省一些家務。

丈夫:我看的出來這對你是很重要的,即便我不理解這是爲什麼。

在這個交流中,他們顯然有不同的觀點,沒有進一步說服彼此或者做什麼,但是清晰、乾淨地表達了自己。最終丈夫願意折中妥協一點,即便他並不理解和認同妻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