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這本書暗示對話是解決問題的強大工具,這點我存疑,除此以外,書本用簡明易讀的方式呈現理論和工具,實操後,也帶來我個人正向改變,我認為值得一讀。

書本的理論是,言行跟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潛藏在水面下的還有那個人本身的感受、想法、期待等值得挖掘的因素。所以,當我們跟人家講話,如果意在關心對方,就要以對方為中心去問問題,才能挖掘到行動背後的真實願望。

我才反思到,我跟家人講話,難以變成聊天,因為都是在分享資訊、解決事情,而不是關心到那個「人」本身。家人要買股票,就給開戶資訊;家人喜歡打電動生活沒目標,就給電腦班資訊。這樣做的我,錯失機會去了解家人怎麼了?

對話具體工具有兩個,一個是向下挖掘,將事件背後的情緒、情緒的情緒、觀點、願望等各面都去詢問;一個是向前探尋,問問這樣的觀點、期待是怎樣形成?什麼時候形成?現在發生什麼變化了?

我這兩天偷偷用書裡讀到的在我家人身上,多問他們的感受、想法、期待,多問他們經過的轉折。這樣講話以後,我收穫是最大的。我對家人變好奇了,我發現我其實不瞭解很多事,好多我以前沒想過的問題,都沒問過他們。

資訊傳遞常常兩句就結束,但人一但被好奇、被關注,話匣子會比較敞開。用書裡的方法,我跟家人能說的話也變多了。

書中還強調,好的對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背後的概念是,當事人往往知道怎樣做纔是對的、或甚至連怎樣做都知道,但因為自身感受、期待、觀點不能整合,所以情緒混亂、行為失序,明知道不用生氣,還要生氣,明知道應該讀書,卻一直瞎混。對話,幫助被詢問者講出自己個層次的想法,讓那個人整合自己的內在,使他可以為自己負責。

書中有許多藉著對話解決問題的案例,不過我對對話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這點我有些存疑。我認為要關心對方,多問對方問題,確實可以更加感同身受,也容易讓對方瞭解到自己就是關心他這個人本身,而不是要評價事情對錯。但要解決事情的話,只是往內心挖掘,可能會演變成心理劇場,無助於解決事情。

關於內省如何使人更加抑鬱而無助事情發展,心理學家Tasha Eurich在她的Ted Talk (Increase your self-awareness with one simple fix) 有很好闡釋,因為人腦不擅長分析,所謂內在原因常常是事後解讀、或當下放大的某個事實,並不是事情的真相。

事情種類很多種,分析跟蒐集資料以解決事情本身不可缺少,或許書中所謂用對話解決問題,有它應用範圍的限制,書本未進一步討論,但讀者可以自己思考吧。

2021-03-1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