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大數據已經過時?不,正是因爲它們RPA才能大流行

雲計算、大數據已經過時?不,正是因爲它們RPA才能大流行

站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肩膀上,RPA才能走得更遠

文/王吉偉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觀點:雲計算、大數據已經過時,軟件機器人RPA大流行。

RPA正在流行不假,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卻沒有過時,而且將來也不會過時。

一方面在於, IOT時代雲計算與大數據是各種應用不可或缺的底層架構;另一方面,RPA想要更好的發展,需要借力融合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此外,只有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RPA正在融合發展,未來人人可用的超自動化的時代才能實現。

會出現這個觀點,表明大衆對RPA仍存在一些誤解。RPA不是要將已有技術顛覆,相反正是因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才使得RPA能夠走到現在的爆發期。如果認爲RPA流行了,雲計算和大數據就過時了,那肯定是不對的。

類似的說法也容易引起誤導,會讓大家感覺有了RPA,企業就不再需要其他的企業管理軟件了。RPA是連接器,是擺渡車,也是超級外掛,它的存在是爲了讓更多軟件系統能夠更好的連接與協同,以最大程度的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

鑑於很多人對RPA仍舊不甚熟悉,關於雲計算、大數據、AI與RPA的關係,王吉偉頻道在這裏做個梳理,以讓大家更好的理解RPA。

RPA正在上雲,SaaS化離不開雲計算

目前的RPA,提供方式主要有開發型、本地部署型、SaaS型(雲型)三種。

開發型RPA,從定義必要條件階段就開始進行單獨設計,適合於大型企業定製;本地部署型RPA,就是在公司的服務器和電腦上安裝使用RPA軟件,一般都是企業採購RPA成品;SaaS型RPA,用戶可登錄到雲服務平臺,在雲環境中部署軟件機器人,並在Web瀏覽器上自動執行任務。

三種RPA,開發型成本最高,本地部署型成本次之,SaaS型成本最低。對於想通過雲服務來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的公司,SaaS型RPA最爲適合。

RPA上雲的好處很多,能夠幫助企業跨域部署RPA,以及更方便快捷的部署。企業可以按需上線RPA機器人,從而更好的節省成本。即便一些SaaS型RPA仍舊需要本地部署服務,但SaaS具備的優點差不多RPA都有,所以更受企業歡迎。

尤其是,SaaS化能夠讓RPA廠商規模快速擴張,因此也會在資本市場得到更多的認可。

對於RPA上雲,王吉偉頻道在《上雲以後,SaaS化RPA的未來在哪裏》一文中做過較詳細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閱讀。

從趨勢而言,大部分RPA都要走SaaS或者PaaS路線,這是平臺級RPA必走的路徑。由此對於RPA上雲,很多廠商非常重視。來也科技甚至還發布了一個《RPA上雲白皮書》,告訴大傢什麼是真正的企業上雲。

SaaS是雲計算的三種服務模式之一,所以SaaS型RPA必然離不開雲計算支撐。初期的RPA平臺在搭建方面多會選擇公有云或者混合雲,畢竟RPA只是SaaS或者PaaS,業務重點在於解決業務流程自動化環節,而不是更底層的IaaS。

其實從SaaS型RPA產品架構而言,處於架構頂層的RPA大流行,也就是SaaS服務的流行,所以沒有云計算過時這一說。而在RPA上雲的同時,廣大雲計算廠商也在相繼推出RPA業務,RPA與雲計算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融合階段。

RPA可讓數據順暢流轉,數據分析離不開大數據

同樣,RPA與大數據之間也不是取代的關係。相對於大數據技術的數據收集, RPA能夠更方便快捷的在不同軟件系統之間搬運數據,換種方式助力企業打通數據孤島。RPA通過自動化技術助力企業的運營實現數據流通,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流轉起來之後,仍舊需要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與挖掘,才能進一步將有價值的數據提純,輔助企業運營中的各種決策。

對於採用RPA工具的數據分析及應用流程,通過RPA將業務流程最大程度的自動化是第一步,用RPA將各種數據分流、彙總、整合是第二步,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與挖掘並應用是第三步。可以見得,RPA對於數據的收集與彙總起着重要作用,這一部分如果用人力實現,工作量不大不說,更存在一定的出錯機率。

那麼,數據收集與彙總的部分,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嗎?當然能,但需要你搭建一個基於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大數據平臺,將所有的企管軟件集成,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基礎上的數據自動化提取,並需要保證所有數據有一個統一出口。

這對於信息化建設多年存在多種企管軟件的企業而言,實現起來非常困難,投入大、工期長、維護困難且成效並不高。

相對於各種工具與平臺而言,當下技術日漸成熟的RPA就成了最好的解決方案。作爲非侵入式的“外掛”級存在,RPA是銜接各種系統的連通器,可以讓不具備自建大數據平臺的廣大中、小企業快速打通各種平臺,儘快實現以數據指導企業經營。

融合AI的RPA,應用場景更加多元

RPA是流程自動化,根據規則自動完成重複的業務流程,側重於用機器人代替人力自動執行各種流程業務。AI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做出判斷,主要研究的是讓機器能夠執行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任務。

當RPA與AI融合之後,RPA機器人不只能夠執行自動化任務,還具備了簡單的決策能力。同時這種能力可以隨着不斷的深度學習而不斷升級,也就能夠應用於更加複雜的業務流程。

不管是RPA+AI,還是AI+RPA,兩種組合都能通過監控引擎、決策引擎、運籌引擎、控制引擎等方式與Robot“溝通”。Robot則通過AI(OCR、NLP、語音交互等)更好地執行操作命令。

同時,Robot工作數據反饋給AI+RPA(智慧大腦),通過算法訓練、機器學習以後,選擇更優的流程路線運行。

現在的RPA,多已引入OCR、聊天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智能決策等相關的AI技術。融合AI的RPA,可以快速而準確地處理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因此能夠勝任很多業務場景,助力企業快速降本增效。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業務場景,感受RPA與AI融合帶來業務流程效率變化。

福佑卡車單據審覈流程,在應用來也科技RPA+AI解決方案後,一年就可節省人力2400小時,且單據審覈準確性高達100%。

某城市商業銀行採用達觀數據集RPA+OCR+NLP+KG於一體的國際業務智能審單機器人,匯出匯款業務流程由30分鐘縮短至5分鐘,效率提升500%,錯誤率顯著降低。

某保險企業採用雲擴智能RPA後,原本繁瑣的車險錄單流程,現在只需業務人員上傳一張照片,全流程都由RPA機器人自動化執行,效率大幅提升。

類似的RPA應用場景還有很多,每個RPA產品都能切實有效的快速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OCR、NLP等技術提升RPA應用效率,只是RPA融合AI的好處之一。更重要的在於AI技術可以讓RPA理解組織內的決策,並應用統計分析來制定相應的決策規則,進而完成對大規模業務流程中複雜問題的智能決策。

這就意味着,如果投餵數據足夠多,深度學習的時間足夠長,面向RPA應用的算法模型足夠強,理論上以後企業只需要RPA,足以挖掘出大部分需要優化的流程並實現自動化,對於企業的增效降本不言而喻。

後記:雲計算、大數據不會過時,RPA將因它們而大流行

作爲IOT時代的基礎設施,雲計算永遠不會過時。也正是因爲雲計算的不斷髮展,像5G、AI等技術才能更快地與各行業融合。雲計算主要功能有三,即網絡、存儲與計算,網絡面向數據傳輸,存儲是數據的立足空間,計算則用於處理各種數據。

雲計算爲大數據應用提供了必需的技術架構平臺,大數據必須採用分佈式計算架構,挖掘數據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佈式數據庫,雲存儲和虛擬化技術。雲計算和大數據相輔相成,基於大數據纔可以進行雲計算,兩者相互作用纔可以在現在的互聯網世界進行管理和模擬。

只要雲計算存在,必然離不開大數據技術,也就不存在雲計算與大數據過時的說法。

當前RPA行業的總體趨勢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平臺藉助RPA下探並落地,RPA平臺步入SaaS化,雲化的企管軟件也在集成RPA。在RPA融合多種技術,與多方平臺相互集成,走向雲計算,並被更多企業接受的同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企管軟件等平臺也正在積極融合RPA。

像阿里雲、華爲雲、用友、金蝶等都推出了RPA,同時國產通用RPA廠商很多原本就是做雲服務、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平臺的。隨着RPA技術的日益成熟與應用場景越發多元,RPA正在成爲自動化解決方案生力軍,也成了各種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重要載體。這些,大家可以翻閱王吉偉頻道之前的文章,這裏不再贅敘。

相信大部分人知道RPA,是因爲看到了日漸增多的媒體報道。多家RPA融資的新聞,不斷地觸動大衆眼球。RPA確實正在流行,只是還沒有到大流行的階段。

各家廠商推出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低代碼、workflow、OA等平臺產品,同樣也可以助力企業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只是對於那些信息化基礎不好的企業而言,要藉助這類平臺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需要投入更多。

數字化轉型要因需而異,業務量沒有那麼大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投入巨資搭建大數據等平臺,這個時候RPA就是更好的選擇。這,也是RPA能夠流行的原因之一。

RPA能夠帶給企業的ROI是非常直接的,因爲所有企業都存在着業務流程優化的需求。尤其是傳統企業仍舊存在大量人力處理數據表格的場景,譬如財務以及人力資源部門。這些部門往往原本需要多人的工作,在應用RPA後只需一人就能完成,降本增效極爲明顯。

從轉型升級角度,相對於上來就搞大數據平臺的做法,從業務流程自動化切入數字化轉型,可以邊做實踐邊享收益,屬於一舉兩得的轉型策略。

這也是王吉偉頻道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一文中,推薦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嚐試業務流程自動化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還沒有開啓,仍舊不知道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不妨先從業務流程自動化開始,因爲所有企業都會存在業務流程優化的需求。當企業從自動化着手解決了數據流通的問題後,後面的轉型路徑再因需求而升級,也就簡單的多。

總之,RPA算是數字化轉型最簡單有效的工具之一,廣大中小企業儘可一試。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字化轉型與流程自動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