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筆記之四 廉泉·貪泉

合肥是包公的故鄉,包公的傳說隨處可見。

合肥包公祠裏,有一處非常有名的景點——廉泉。據說貪官污吏或爲人心術不正者,若飲用廉泉之水,就會上吐下泄,而爲官清廉者飲後則無恙。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鴻章侄孫李國蘅撰寫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記》——順便說一句,李鴻章也是合肥人,譭譽參半的李合肥還出資修建了包公祠,所謂“包家祠堂李家修”——記載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聞昔有太守來謁祠,啓開汲飲,忽頭痛,復堙如故。是說也,餘竊疑。命從人開井汲泉,煮茗自飲,味寒而香烈,飲畢無異,目而笑謂諸曰:井爲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


太守頭痛或許有其他因素,是否與飲用廉泉井水相關,姑且不論,從中可以看出的是人們寧願相信這廉泉是可以試出官員是否清廉的。

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合肥地方戲曲劇團廬劇中,根據廉泉傳說編寫了《廉泉試官》,諷刺那些原本貪劣卻硬要冒充清廉的官吏,被廉泉水試出了真相,這更顯示了人們對清官的嚮往、對貪官的憎恨。

世上有廉泉居然還有貪泉。

《世說新語·德行》中有記載:“(吳)隱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潔,奉祿頒九族,冬月無被。桓玄欲革嶺南之敝,以爲廣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貪泉,世傳飲之者其心無厭。隱之乃至水上,酌而飲之,因賦詩曰:‘石門有貪泉,一歃重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類似的記載還有。

《藝文類聚》卷九引盛弘之《荊州記》:“桂陽郡西南宿山,水出注大溪,號曰橫溪,水甚深,冬夏不乾,俗謂之貪泉,飲者輒冒於財賄。”唐朝王勃在《滕王閣序》也提到:“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輒以猶歡。”

與廉泉不同的是,貪泉並不能試出官員貪腐,卻有“飲之者其心無厭”或者“飲者輒冒於財賄”的作用。也就是說,貪泉的作用是讓飲的人產生貪慾。這樣的泉水實在是讓人痛恨。

其實,無論是廉泉還是貪泉,都不可能有着傳說中的副作用,泉水本無辜,是人們賦予它們不同的含義而已,反映的是民間對廉和貪的不同輿論場——廉泉讓人期待,貪泉則讓人唾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