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筆記之十四 《豬頭頌》和《齏賦》裏的兩種人生觀

豁達的蘇東坡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偶像。

林語堂對蘇東坡的敬仰讓他寫成了迄今爲止最好的《蘇東坡傳》。

林語堂這樣評價蘇東坡。

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爲勇敢,絕不爲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爲民的精神。    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爲文則自然典雅。


蘇東坡無論詩文、書法,就連生活態度也有許多令人節節讚歎的地方。因爲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蘇東坡,並沒有怨聲載道,而是從生活中發現樂趣。看到當地百姓過年過節有喫紅燒肉的傳統,爲此寫有《豬肉頌》一詞。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黃州豬肉因此名聲大振,東坡肉也成了悠久歷史的一道名菜。

宋代另一位政治家、文人范仲淹則是另外一種風格。


范仲淹出生寒微,他曾有過劃粥斷齏(每日煮粥兩升,冷卻後切爲四塊,撒上鹽和菜末,早晚各食兩塊,以此果腹)的過去。如此低劣的飲食,他在《齏賦》中寫道:“陶家甕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並不以爲苦,留下的是一段苦學苦讀的佳話。在不爲名醫便爲良相的人生追求中,他成功的成爲一代名相,並留下《岳陽樓記》的千古名篇。

其實,“東坡肉”和“仲淹齏”都是因爲有了名人的背書而流傳下來,我們欣賞東坡的豁達,並不妨礙我們對范仲淹的苦讀的欽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