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晚熟”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目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毛……莫言


《晚熟的人》整體看來是震撼人心的。融十二個故事於一體,在與文字的短暫會面中,足可窺見作家關照世界的良苦用心。

莫言其人文筆犀利,愛憎分明,數個小人物在各自的舞臺,詮釋了“晚熟品”和“早熟貨”的含義。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一切都不以人之意志爲轉移,更不受晚熟早熟之規限。縱過程有異,其結果無差別,都是要塵埃落定的。

在網絡海洋興風作浪的農民“高參”覃桂英,早年靠着一股狠勁,在“文革”中成了呼風喚雨的早熟品。歷經命運一波捉弄,又脫生成了互聯網世界的早熟物,她運用現代科技,換得一方爲人“敬重”的天地。她頗具早熟品的特質:深諳世故,嗅覺靈敏,能屈能伸,彷彿在任何時代都混的下去。可她何以一腔信念,面對凋敝慘淡的生活,遊刃有餘於虛幻之中?或者早熟過頭,就失去了迴環的餘地。不過晚熟的蔣天下,似乎也不比早熟的人兒要好。

跳出莫言的定義,也可給晚熟如此畫像:又呆又傻的晚熟品們,內心鄙視精明和兩面三刀,他們下潛到自己的小世界,洞若觀火。上浮到生活之上,繼續與周遭爲伍,有時甚或“作倀”“謀皮”,他們做不了違心的事,可做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他們眼瞅早熟品些數發跡,一邊感嘆唏噓,一邊自我麻痹,到頭來還是改變不了什麼。在無數次靈魂一問後,發現最好的解決辦法卻是“沉默寡言”和“偷着樂”。找一席一刻,褪去包裝還原本我,沉進那個自感舒服的世界。

所幸晚熟品們熟絡的對象,大都是些具備晚熟特質的人,正所謂物以類聚同氣相投。終於,算不上踽踽獨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