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途徑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是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理論之樹生髮延展的元動力之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威爾遜和古德諾政治行政二分法、韋伯官僚制理論爲理論基礎的傳統公共行政學,成爲解決政府問題的第一種途徑,公共政策分析則作爲第二種途徑出現。但是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傳統公共行政學始終佔據政府研究領域的絕對統治地位。20世紀後20年,無論理論研究亦或治理實踐,不可不謂公共管理學的“羣星閃耀時”。20世紀七八十年代蔓延西方社會的行政、信任、財政三重危機,迫使政府改革勢在必行。爲迴應危機,新公共管理運動以公共治道的第三種途徑明豔登場,它起自英美、席捲西方、遠播大洋彼岸,迅速成爲一種國際性思潮。這場現代公共管理學的“哥白尼式革命”,影響之巨、意義之大,讓許多在其之後的新生理論望其項背,而多數理論不是站在它的對立面,就是它的同盟者或是改良者。

“如果政府介入可以解決市場失靈,那麼用市場的邏輯也可以解決政府失靈問題。”新公共管理以私營部門管理理論爲參照,視公民爲顧客、重視效率與產出、主張建立一個少花錢多辦事的政府、看重組織績效測量、認爲“掌舵”而非“划槳”纔是善治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新公共管理沒有公認的理論範式和實踐模式,各派在維護核心理論精神的同時,又有着卓越的應用情境適配性,一經誕生便受新經濟自由主義深刻影響,並與之交相呼應,一同掀起政府變革之潮。

理論的生命在於實踐,只有深入社會機理並以解決社會問題爲使命的學說纔是真知。在新公共管理運動勃興的激盪時代,理論家們走出象牙塔,爲應對不可阻擋的趨勢之變——全球化、信息化、經濟化,而辯論交鋒,推動理論與實踐聯姻“重塑政府”“再造政府”,放鬆規制解放社會創造力。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公共管理學當之無愧的黃金年代,激情澎湃的變革之風,一路浩浩蕩蕩,所到之處吹皺沉寂的春水,頗富個性的世界因它而起了某種“類統一”的聯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