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晚熟”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目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莫言


《晚熟的人》整体看来是震撼人心的。融十二个故事于一体,在与文字的短暂会面中,足可窥见作家关照世界的良苦用心。

莫言其人文笔犀利,爱憎分明,数个小人物在各自的舞台,诠释了“晚熟品”和“早熟货”的含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一切都不以人之意志为转移,更不受晚熟早熟之规限。纵过程有异,其结果无差别,都是要尘埃落定的。

在网络海洋兴风作浪的农民“高参”覃桂英,早年靠着一股狠劲,在“文革”中成了呼风唤雨的早熟品。历经命运一波捉弄,又脱生成了互联网世界的早熟物,她运用现代科技,换得一方为人“敬重”的天地。她颇具早熟品的特质:深谙世故,嗅觉灵敏,能屈能伸,仿佛在任何时代都混的下去。可她何以一腔信念,面对凋敝惨淡的生活,游刃有余于虚幻之中?或者早熟过头,就失去了回环的余地。不过晚熟的蒋天下,似乎也不比早熟的人儿要好。

跳出莫言的定义,也可给晚熟如此画像:又呆又傻的晚熟品们,内心鄙视精明和两面三刀,他们下潜到自己的小世界,洞若观火。上浮到生活之上,继续与周遭为伍,有时甚或“作伥”“谋皮”,他们做不了违心的事,可做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他们眼瞅早熟品些数发迹,一边感叹唏嘘,一边自我麻痹,到头来还是改变不了什么。在无数次灵魂一问后,发现最好的解决办法却是“沉默寡言”和“偷着乐”。找一席一刻,褪去包装还原本我,沉进那个自感舒服的世界。

所幸晚熟品们熟络的对象,大都是些具备晚熟特质的人,正所谓物以类聚同气相投。终于,算不上踽踽独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