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学阅读》打卡3

《夏洛的网》到底该怎么解读?还有哪是我没有读出来的呢?自从昨天收到组长的作业评分及反馈说“解读还不够深刻”,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也有部分是我没有弄清作业要求的原因。要求是说文本解读不少于800字,我却理解为是这次作业总共不少于800字。还暗暗以为是组长们批阅作业太辛苦,所以不希望大家写得太多、太长。

言归正传,这本书的解读我还缺了什么?仅仅只是字数太少?不是,一定是我本身解读得太浅,个人的阅读底蕴限制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当然,我也知道并非文字写得多就是文本解读得深,先看看我在作业里提交的解读部分吧。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关于友爱、生命与自我价值的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是一对好朋友。得知自己将在圣诞节被人杀死做成熏肉火腿后,威尔伯绝望了。夏洛决定通过在网上织字来拯救他。后来,夏洛真的用自己织出来的文字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还让威尔伯在一场大赛中获奖,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未来。而夏洛自己却耗尽了生命,留下一群卵囊......

很多人在解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只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友谊”这个主题上。其实不止,我觉得更值得让学生明白的还有“信任、赞美与自我价值”。

夏洛对于威尔伯无私的帮助,一方面是出于对朋友的回馈与感激。在谷仓居住良久的蜘蛛一直被人视作丑陋的、黑乎乎的东西,直到威尔伯的到来,她才有了一位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威尔伯对夏洛的无比信任也是夏洛不遗余力的一大动力。得知自己将死,威尔伯的恐惧与不舍在夏洛面前毫无保留,尽显无余。并将生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自己的好友。同时,正如书中夏洛自己所言:一只蜘蛛,一生能干什么呢?无非是吐丝、织网,日复一日,直至最后死掉。而通过帮助威尔伯,夏洛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另一番意义。

而所有这些,在书中都是借助于夏洛织网这一主要事件来呈现的,把每一次织网前后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作为解读文本的核心,就一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该书的精髓,感动之余,获得另一份收获。即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以及如何认可他人。

老实说,这本书我是很早以前和学生一起读过,还上过阅读分享交流课的。课上我就是把“信任、赞美以及生命价值”等作为讨论的主要话题与学生展开交流的。

我们认为,夏洛这一只普通而又平凡的蜘蛛,正是因为帮助威尔伯而实现了自己生命的最高意义。所以她才无怨无悔地为之付出生命的。而威尔伯则因为夏洛在网上不断织出的“了不起”“光彩照人”“王牌猪”“谦卑”等赞美之词从一只懦弱、胆小、自卑的猪成为了一只真正干净、勇敢、光彩照人的猪。可以说,它们是在付出与收获中成就着彼此。

事实上,翻开《跟着名师学阅读》四年级上册一书,《夏洛的网》整本书教学设计课例,执教者也有类似的分析,在最后的“老师的话”环节中,设计者这样写到:“有些书吸引我们的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有些书则会让我们一直深思,让我们觉得温暖。《夏洛的网》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让我们既觉得温暖,又觉得深刻。我们渴望生命中能有夏洛那样的朋友、老师,她(他)会织出鼓励你一直前行的字,无偿地信任你、帮助你,这样的人就像暗夜里的灯光给你引路,给你光明。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夏洛,一句善意的鼓励,一个坚定的支持,都能给人送去春天。”

再回头看前面的阅读练习,除了部分是考查故事细节,设计者把分角色朗读文本以及梳理故事中的人物作为了解读这本书的重点。而我在自己的教案中几乎没有提及其他人物,把所有焦点都聚集在了两个主人公身上。其他的如坦普尔顿、母鹅、小羊等都没有出现在我给学生设计的学习单中。或许,通过对比其他人物,更能突显主角的品质?我只是猜测。又或许,设计者只是希望学生能理清人物关系,疏通故事脉络。

书中的练习基本也是围绕这一点来设计的。除了考查故事内容本身,对人物的理解与看法,以及“生活中,你有没有夏洛这样的朋友?你又是谁的夏洛”这样的主观题仍然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非常期待周二晚刘老师的解读。跟着名师学阅读,看刘老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未完待续,听课后补充。)

听完刘老师的讲课,一直凌乱的思路开始清晰了起来。关于文本解读,所谓深刻与否其实并非完全是指从故事本身读出了多少东西,而是,解读者对一本书的关注点与剖析原理。

比如,阅读《夏洛的网》这本书,我可能更多的只注意了织网这一主体事件,只注重了鼓励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刘老师的解读却是从书的书名、目录再到三位主人公的人物个性与命运一一道来。最重要的是,她有自己的解读依据。

根据儿童道德发展人格六阶段段即:我不想受惩罚、我想要得到奖励、我要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谅他人、

我有自己的原则并奉行不悖。

以及该书中人物品性涉及到的道德阶段如夏洛在第6阶段,坦普特在第1阶段等,所以《夏洛的网》这本书适合三四年级的孩子们阅读。因为阅读也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正是通过阅读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的。

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三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要求,刘老师带着大家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书名为什么这么取?书里讲的是威尔伯的一生?书名却不以威尔伯而是以夏洛为题?书名与目录的关系?

甚至对比国内的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每一章节的标题非常注重平仄、对称、押韵等,而外国小说则显得随意且好无规则。《夏洛的网》每一章的小标题就是如此。于是大家开始头脑风暴似的重新为每个章节命名。当然,必须要有自己的依据,比如根据事件、根据时间、根据地点等。

最后也是解读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环,书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夏洛、威尔伯、坦普尔顿分别代表人性中的什么?这个话题显然值得每个人深思。当然,答案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以及三者之间彼此的关系。如夏洛于威尔伯来说既是忠实的朋友也是精神导师。

或许,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我们不需要传递出这么多。但在上课之前的解读与共读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胸藏万汇,读书、悟书,不仅仅只是关注故事本身,更要关注其中隐藏的关乎儿童心理与生命,情感与道德的意义。

《夏洛的网》为什么可以打动那么多的读者?不分国界,我想一定与这种深入的理解密不可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