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提示了學生閱讀課文體會情感的方法。爲了落實這一語文要素,本單元的選文在內容上貼近學生的認知經驗,便於學生理解和想象所選文章,情感表達是比較明顯的,爲學生初步體會思想感情提供了支架。《古詩三首》沒有明顯的體現,主要服務於該單元的人文主題。從第二課《鄉下人家》開始,《鄉下人家》藉助泡泡點名抓結尾處關鍵句來體會課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課後練習點明需理解結尾的關鍵句,還藉助泡泡點明閱讀時也需要關注並理解藏在課文中間的關鍵句;《三月桃花水》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抓關鍵句體會情感的閱讀方法。


學習《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時,學生很快地就發現了文章的寫作結構爲總分總,其中最後一段爲總結(段)句,但他們還沒意識到這也是作者感情昇華(抒發)的部分。如何讓他們轉入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呢?”於是我拋出了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問題: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對鄉下的什麼感情?


他們果然以常用詞“喜愛和讚美之情”做出了回答。(出於套路)我告訴他們這就是課本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這種感情不是直接的“我愛鄉下!我讚美鄉下的人家!”而是用了其他文字來表達。他們似懂非懂,我於是讓他們再次朗讀與體會最後一段。之所以覺得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間都美不就是因爲喜愛這裏嗎?說到這個份上,他們似乎明白了,也注意到了一旁氣泡的用意。我再順勢提出“關鍵語句”一說。此課順利結束。


教學《天窗》時,我試着讓他們自己去找表達課文思想感情的關鍵語句。很快,就有同學依據學習第一課的經驗找到了文章的最後一段“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因爲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到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們看到的都更真切,更擴大,更復雜,更確實!” 經驗果然好使,但這只是惰性知識再現,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我讓他們再次反覆讀課文,尤其是課文中講述夏天陣雨和夜晚睡覺時孩子們透過玻璃天窗展開想象的片段,從而感嘆——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他們這才發現“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這句話出現了兩次,可見其重要性,再聯繫到旁邊批註的氣泡,他們又增加了“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就是關鍵語句。”這一概念。


兩種尋找關鍵語句的方法都見識過了,那麼最後學生理解運用如何呢?進入到略讀課文《三月桃花水》時,學生中還真的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說“三月的桃花水”是關鍵句,理由是這句話出現的最多,尤其第三段和第五段“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四豎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直接佔用了一整段。另一部分人則說是課文的最後一段“啊,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一個“啊”一個“沉醉”,情感表達已經足夠明顯了。我不禁爲這些同學叫好。


那些認爲“三月桃花水”就是關鍵語句的同學似乎還不甘心,我以一個簡單的問題駁回了他們“三月桃花水”是一個句子嗎?(事後想想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恰當)“桃花水”其實是一個詞語,只是作者對春雨的一個比喻,說是出於對優美語言的需要還行得通。


到此,本單元要素訓練全部結束,運用又如何呢?我把單元習作看作是一個檢測的手段。本單元習作要求是“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旨在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樂趣,並表達出自己的快樂感受。這一要求跟本單元語文要素相互聯繫,從內容看,本單元課文從鄉村生活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認識和感受;從表達看,閱讀課文時抓關鍵語句,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爲習作時如何表達感受提供了可參考的範例。


通過收上來的習作來看,一半的同學在《我的樂園》的結尾處表達了自己的情感。當然,不是那種“我愛我的樂園”這樣的直接抒發,而是“在這個樂園裏,我收穫了……”“這塊小小的天地,已經成爲了我生命裏重要的一部分。”另有四分之一的同學則介紹完樂園以及樂事後就直接完了,屬於沒有結尾的無疾而終。還有四分之一的同學的結尾基本類似“這就是我的樂園,你喜歡嗎?”“我喜歡我的樂園,你呢?”等等。


如此看來,學生是否真的掌握這一要素光看學生在閱讀中能否運用(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還不夠,能否試着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很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