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帶娃,天經地義?我被現實啪啪打臉……

作者 |遇見  幸福雙翼學員

沒學習前,我總覺得婆媳關係是一大難題。


我與婆婆之間的隔閡,並不是一開始就形成的。


2015年,我生下女兒,產假結束之後就要準備上班了,只好叫婆婆過來幫忙帶小孩。


當時更年期的婆婆不太願意幫忙,帶兩個月左右就說不帶了,身體不舒服,要回去休息。


那段日子對於我來說是一段灰色的記憶。


那時,我四處請人照顧女兒無果,最後只好將她遠送到湖南,請外婆照看。


我對婆婆的成見,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婆媳難題,心中積鬱


2018年兒子出生,2019年隊友的工作也發生了調動,每週只回來一次。


從此,我需要一邊上班,一邊獨自照看兩個孩子。


每天上班前我都要先送女兒去上學,如果我有時間就會去接她,沒時間就拜託婆婆去接。每到休息日,婆婆都說到了自己放假的日子,從早上躺到下午,一直看手機。


我負責照顧孩子,又肩負家務的重任,不管忙不忙,只要到了休息日,所有的事情都由我來做。


每當下班回家,看到家裏的一片狼藉,心中都會躥起一陣無名火。


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看你們把家裏搞成什麼樣子了,亂七八糟的!”


其實當時,我心裏就是在埋怨婆婆不懂得收拾。


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想打自己兩巴掌:小孩在家哪有不亂的,亂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那時候女兒四歲,兒子兩歲,每天喫完飯,我都會帶着兩個孩子出去散步。


當時的我,不懂得關注女兒的心理,總認爲弟弟還小,應該讓着弟弟。


每次出去,都是我抱着弟弟,女兒只能牽着我的手,不方便牽的時候,就只能抓着我的衣角。


現在想來,我十分心疼那時的女兒。


每次出門,看見別人家都有爺爺奶奶一起跟着,而我卻只能一個人帶着兩個孩子,我心裏都會產生種種不平。


我的情緒最終都指向婆婆,認爲她就是懶,不肯幫忙,不肯和我們一起出去。


其實現在回想那時候,婆婆也忙了一天,好不容易等到我回來想休息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可當時的我沒有看見她、理解她,只是一味地想着她不好。


我把這些不滿全壓在心裏,對老公言語刻薄,對婆婆吹毛求疵,對孩子缺乏耐心,就像個一點就炸的“火藥桶”,稍有摩擦就要炸得人“粉身碎骨”。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在隊友面前抱怨,每次隊友總安慰我,對我說:“你就當是請個保姆幫你帶孩子,好嗎?她也要休息的。”


現在想來,當時隊友一定也是心煩透頂。


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我當時的焦慮都想說是在10分以上。


開啓成長,學會改變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焦慮媽媽變形計》的訓練營課程。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我報名進入了學習,在開營的幾天裏就發現:


學姐們說的很多問題,不正是我在經歷的嗎?


訓練營結束後,班長找我聊天,談到了“家學”(幸福雙翼《幸福生活與家庭教育》)的好處。當時的我是猶豫的,但在最後一天還是報名了。

現在,我感覺遇見“家學”是上天冥冥之中指引我、給我成長的機會。

接觸“家學”的兩個多月中,我每天有時間就學習,課程視頻乃至其他學員的踐行都是我的“課本”。


剛開始,我只覺察到孩子身上的資源,隨着時間慢慢流逝,我終於開始審視兩年前的那個自己與婆婆之間的關係。


我們關係“惡劣”的原因在於:

我看不清楚自己,一切以自我爲中心,帶着問題的眼光看世界,滿世界都是問題。


我不懂改變自己纔是改變別人的唯一途徑,一切不開心源於不接納,我不接納婆婆、不接納孩子、不接納隊友,也不接納自己。


很多我看不慣的事情,其實就是沒有界限。


“表白”反思,和平相處


我把反思的結果以及自己內心的“疙瘩”寫成了一封長信,向婆婆“表白”了。


我信中的大致意思:

1、體諒她的不容易,肯定她的付出;

2、坦誠說出自己心裏的“成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能與她和睦相處。

婆婆的回覆:

1、我不應該對她有成見,那時她處於更年期,的確是很難受;

2、說出她的想法,表明她的立場;

3、說隊友不關心她。


婆婆:

“你寫的信,媽媽看到了。”


“你說得很有道理,但你說對我有成見,這讓我很難受。”


“那時候我確實是身體不好,每天心跳頭暈,只能睡三個小時左右,但媽媽是一個勤勞的人,能做的事、能分擔的家務都會做到。”


“我理解你每天上班很辛苦,但歲月不饒人,更年期讓我從50歲開始每天都不太舒服;我也理解你和孩子分開時心裏的那種不捨,但人的一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


“以後你教小孩時,我不會插手,你們做父母的用你們的方式教就好了。”


“我住院時,心情也不好,你們把孩子帶回去也沒有和我說,那時,我心裏很不舒服,對自己說:‘爲他人做事人人高興,不爲他人做事無人問!’”


“這些就是我心裏想說的話。”

我:

“我說‘有成見’,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您不容易,現在可以跟您說出來,說明我已經懂了。”


“您不要認爲我這樣說,是對你有想法。這曾經是我的真實感受,但現在的我,已經放下了,說出來也是爲了能跟自己和解,跟您和解,我理解您的不容易。”

婆婆:

“我們是一家人,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說出來就好了,不要有心理壓力。”

我:

“您兒子是個不懂表達情感的人,在您住院的那段時間我們的確很少關心您,這是我們的不對。”


“您別看他很少發信息打電話給您,但其實他很愛您,只是不懂得表達自己。”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您的關心,可能他關心的方式不是您想要的。但他像您一樣是個心地善良的人,會爲家人着想,有喫苦耐勞的精神。”

婆婆:

“是的,兒子的性格像我,是個心地善良、勤勞、爲家庭付出的人。”

我:

“是的,您應該對您有個這麼好的兒子感到高興,我也要謝謝您,讓我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公。”


“他每次看您不開心的時候,心裏都很難受。上次他想回老家上班,第一次沒回成,但他知道您和老爸一直有想回老家的心,所以那次對他來說打擊很大。“


“我們都想讓您和老爸早點回老家,讓咱們一家人團聚。但我的工作問題、小孩的上學問題、房子的問題,這些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您兒子把所有壓力都放在心裏,有時煩心事一多,對您們的關心就少了。每次放假他都想讓您們回去幾天,放鬆心情,您因爲暈車不想回,我們也尊重您的選擇。”


“等有機會,我們一家人一起出去旅遊吧!”

婆婆:

“好呀,等有機會一起去!”


在這次交流中,我讓自己和婆婆的心靈都得到了釋放,彼此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有種“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感覺。


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後,我的心裏輕鬆了很多。雖然在今後的日子裏不敢保證一定不會再有分歧,但至少我能通過“家學”看到婆婆的付出。


希望我在今後的日子裏,也能繼續用“0-100法”接納婆婆、用“341肯定法”肯定婆婆。


我相信對我而言,婆媳關係不再是那個大難題。


編輯 / 黃慧文,鬥鬥

排版 / 周新蓉

圖片 / Pixabay

※如無意間侵權,聯繫即刪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啓發和收穫是什麼?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