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能力》节选读后感

读完这篇《爱的五种能力》节选,我想到了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叫作情绪“ABC”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解释如下: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结合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运用在婚姻中就是——如果你对婚姻不满/离婚(情绪或行为C),那产生这种情绪或行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婚姻中的另一半或婚姻本身(诱发事件A),而是你对另一半或婚姻本身的看法(B)。

就像文中作者所说,有时候要解决婚姻问题,光靠不停地换伴侣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改变看法,对另一半或婚姻本身的看法,“提升自己爱的能力”,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举个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的例子,看看面对类似的人和事,在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下,最后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

故事一:

丈夫李文下班回到家,阴沉着脸一声不吭,径直走进了卫生间,把门一关,人就不出来了。

妻子王红见状,认为丈夫是对自己不满(猜测丈夫如此表现的原因),“你什么意思,干啥呢,进屋一句话不说就死卫生间不出来了?!”王红没好气地大喊道。

李文也不满意了,因为销售指标完成的不好,白天刚被老板骂了一顿,本想自己静一静现在又被妻子呛一顿。

“喊什么喊,今天本来够烦了,回来还要听你唠叨!”然后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吵起来了,晚饭都没做,更别提吃饭了。

故事二:

张军由于工作被批评,回家就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妻子杨洋见状,心想着张军应该在外边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所以才有如此表现(杨洋的认识)。

于是她平静地说:“如果你想自己安静会儿,那我先不打扰你;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可以随时叫我,但最主要的是你要保重好身体,好么?”

张军听完眼睛有点湿润,想着工作上被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以后努力就是了,生活还是要照常过的。于是给了妻子一个拥抱,并在晚饭过程中,跟妻子探讨了心中的困惑。经过沟通,张军对以后的工作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夫妻相处中,如果我们能多一些思考角度,多多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爱的能力,那么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就会大大不同。

对于作者提出的观点,大部分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但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有关“内归因”,我认为它并不适合所有人格的人。

假如你是那种讨好型人格,假如你平时无论是和朋友、陌生人、同事说话,都要在心里想好多遍,组织很多遍语言,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得罪了对方。

或者内心十分敏感,很多时候对方一句不经意的话,你都要在心里挣扎好久:她这么说,是不是在生我气?是不是在嫌弃我?我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事情?

那么在遇到矛盾冲突时,你是不适去“内归因”的,你需要的恰恰是勇敢一些,要相信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的错,你很优秀,不用贬低自己去讨好他人。

遇事“内归因”,它只适用于某一类人。这是我补充作者观点的一点建议。

关于讨好型人格,篇幅原因这里不展开讲了。

不管怎样,通过阅读,通过学习,我们去提升自己,每天改变一点点,再优秀一点点,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祝我们都进一步有一寸的欢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