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一笑”妙解小難題

前幾天,語文練習卷中有一道語言運用題——體會“言外之意”,全班41人僅三人能解答。其實題目不難,但孩子們好像不知何爲“言外之意”,實在令他們班的語文老師——我,汗顏!

如果說沒有做過此類型題而不會,那就說明“刷題”有效,孩子們可能從此會陷入更瘋狂的題海戰術,而不會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事實上,如果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那麼,就得承認“得閱讀者得語文”。現在,證明的機會來了,但該怎麼證明呢?

想起頑猴信背後給我的各種趣稱中有一個是“移動的故事機”,那就用故事來證明吧!快速在腦硬盤中搜索,真的拎出了幾個故事,真得感謝自己平時喜歡瞎閱讀,名著、期刊、雜文、新聞、趣聞、傳聞,但凡有文字,都忍不住“八掛八掛”。今天,就和猴娃們共同“八掛”一番吧。

儀式感很重要,玉米老師的口頭禪先上:“我給大家講講故事吧!”衆猴齊呼:“耶!”

故事一:女生爲什麼長不出鬍子

很多年前,老玉米老師還是小玉米同學。一日課間,男生嘩啦啦圍攏過來,臉上都帶憋不住的詭異之笑。幾番推搡之下,外號“一書”男生被推到我面前。

他看看我,清清嗓子:“海山同學(數學老師讀錯我的名兒後,同學索性喚我爲“海山”),都說你口才不錯,能否請教個小問題?”雖不知男生挖的坑有多大,但想想我素來不喜結仇,於是斗膽應戰:“不敢當,不敢當!儘管問就是。”

一書掃一眼衆男生,擠了下眼,說:“請問你們女生臉上爲什麼長不出鬍子呢?”我一愣,這難道不應該去問生物老師或生物課代表嗎?正待好意提醒“專業的問題找專業人士解答”,卻瞧見衆男生互相擠眉弄眼,得意之色盡顯。嗯,問題可沒那麼簡單!細細回想問題中文字的選用,不用“爲什麼沒有“偏用“爲什麼長不出”,長不出,不就說明“臉皮太厚”嗎?

想到這裏,我微微一笑:“因爲我們女生很大方啊。”男生一下子沒回過神來:“大方和長不出鬍子有什麼關係?”不知什麼時候圍上來的女生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是啊,是啊,什麼關係?”我擡高嗓門:“女生很大方,不像男生個個都是鐵公雞——一毛不拔。所以,我們臉上沒有鬍子,你們卻一大把。”哈哈哈!女生笑翻了!哈哈哈,男生也笑了:“海山,佩服!”

故事二:晏子妙解齊國人“爲賊”

戰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故意設套羞辱晏子,說齊國人都是賊。晏子微微一笑,說了這麼一番話:  “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故事三:馬克•吐溫“教”貴婦說謊話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一次宴會上,與一位女士對坐,出於禮貌,說了一聲:“您真漂亮!”可是那位女士卻不領情,說:“可惜我無法同樣地讚美您。”馬克.吐溫微微一笑,很認真地說:“那沒關係,您可以像我一樣說一句謊話。”

故事四:周恩來用美國鋼筆

    一美記者採訪周恩來時,見桌上放着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爲什麼還要用美國鋼筆呢?" 周恩來微微一笑,答道:"談起這支派克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個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他是作爲禮物贈送給我的。"

這些故事,孩子們聽得一個比一個帶勁兒,時不時發出“哇””厲害呀”的讚歎聲,有的已經能說出故事中人物的“言外之意”了。

講完故事,我重新讀了一下練習卷中的那道關於“言外之意”的題目,這一下,娃們幾乎異口同聲:“大和尚從來都不洗碗!”多麼神奇的解題方法,老師不用解題,不用套用公式講解答題方法,只是分享故事,學生就能完美領悟,而且應該印象深刻。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資深語文老師們都知道,要想語文學得好,老師講得好固然重要,但那僅僅是綱,是幹,若想枝繁葉茂,遊刃有餘,沒有充分的、大量的、廣範的有效閱讀是無法達成的。而有效閱讀,不僅僅是用眼去看,還得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想,去交流分享……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某些學校早讀課僅僅給了五分鐘,更可怕的是有些學校已經取消或者準備取消早讀課。也許這是時代的呼喚,但如果一個孩子連課文都讀得結結巴巴的,成績怎麼可能好?唉。

什麼時候,我們能還“讀”於語文?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