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把萬能鑰匙



閱讀這個話題,如果放在三十年前,我是做夢都不會想到可以公開來談的。那個時候,只要看課外書,老師和家長就說:“有那個閒工夫,多做兩道數學應用題啦!”

到了今天,閱讀是值得曬一曬的“高大上”行爲了。但一路走來,也頗有些曲折。作爲一名老教師的我更是知道其中的心酸。比如,語文課堂上,我好不容易點燃了孩子們的閱讀激情,當天,數學老師、英語老師就會來向我求助:“玉老師,能不能幫我們說說,讓孩子們課間背背英語單詞、背背數學概念公式什麼的,別再看那麼多與考試無關的課外書了。”答應?拒絕?都很尷尬。

這主要是緣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深入民心,接着是大大小小的各外語種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大多數家長提到閱讀都會這麼說:“完成學校的作業,再完成輔導機構的真題,哪裏還有時間閱讀呢?”“週末?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下來,孩子都累壞了,總得玩一玩吧?”課外閱讀,是排在作業和各種興趣愛好之後的。

不過,近幾年來,家長們悄悄發生了改變。爲什麼呢?有傳言“得語文者得高考”。“得語文者得高考”?而“得高考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好嘛,這不等於說“得閱讀者得天下” 嗎?那麼,這些說法是不是空穴來風呢?我們先來看看“得閱讀者得高考”的說法能不能站住腳。

一、得閱讀者得高考

在咱們國家,人人都重視高考。前不久,近一兩年,有關高考改革的大大小小新聞不時爆出,先是探路式的“得語文者得高考”——


今年3月15日,“家長閣”爆出教育部公佈的消息: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語文難度提高……

“孩子再不閱讀,高考連卷子都做不完”,“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這可不是開玩笑,是“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說的。


自去年9月,全國小學和初中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後,家長和老師們都焦慮了:接下來,語文到底該怎麼學?又怎麼考?

首先,改革閱讀速度,以前試卷大概是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0000字。所以,我們除了要引導孩子閱讀外,還要不斷地訓練孩子加快閱讀速度。

其次,題量增加了,內容也增加了,不單單是考語文,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這些,都需要閱讀。

將來,所有科目都將考驗閱讀水平,閱讀不行卷子都做不完。“語文爲王”的時代已經不是口號,而是真的來臨了。

上圖是2017年高考全國卷二卷作文題,要求學生從六個名句中選出兩三句爲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這樣的作文題,專家是這麼解析的:試題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

很明顯,考生如果沒有傳統文化的積累,根本無從下筆。預計未來高考中,命題人會在更大範圍內採取更加靈活多變的題型來考察學生的名著閱讀、文化經典閱讀情況。

溫總編說:教改必須用高考來撬動,來推動閱讀、寫作的教學。所以,從今天起,咱們別再說什麼孩子因爲應付考試沒有時間閱讀的話了,現在您的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如果您還存在僥倖心理,那我們來看今年高考結束後被家長和老師們瘋狂轉發的這一篇文章中的開頭:

如此看來,確實是“得閱讀者得高考”。

當然,我們提倡閱讀,不僅僅是因爲高考,還因爲閱讀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得閱讀者得生活

股神巴菲特的導師以及合夥人查理·芒格有兩句很有意思的話:“這些年來,閱讀給我帶來許許多多的好處。”“在我認識的成功人士中,沒有一個不是堅持閱讀的人。”

一個人的氣質、修養、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人是不是愛讀書。德國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爲什麼猶太人在人類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發展中獲得了傑出的成就?因爲猶太人嗜書如命,將閱讀置於很高的地位——每4500個猶太人就擁有一個圖書館,平均6個人就訂一份英文報紙。

德國人也酷愛閱讀——有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100多冊。德國人認爲,“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讀書”。他說:要想做到“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這8個字,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辦法。他說,他是讀書的閒餘時間,才幹點兒主持的事兒。

沒錯,當我們把閱讀當作了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一定回報給我們更多的成功、快樂、甜蜜與幸福。

三、得閱讀者得未來

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到5倍的時候,纔會形成語文能力。

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蘇步青認爲,語文學得好,有較高的閱讀寫作水平,就有助於學好其他學科,有助於知識的增長和思想的開展。

當然,閱讀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有些時候,看起來甚至是毫無作用的,但堅持下來,終有一天,我們會有驚人的發現。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體會一下吧——

有一位酷愛讀書的老人,他總是叫小孫子讀書。有一天,小孫子抱怨道:“爺爺,這些書我讀下來很快就忘記了。這樣讀書有什麼用呢?”老人沒有回答,拿出一個髒兮兮的竹簍,說:“去河邊打些水回來。”

孫子照做了。不久,孫子就回來對着爺爺哭訴竹簍裏的水半路上就漏完了。爺爺讓他再試一次,小孩一路奔跑着,可是水還是很快就漏完了。爺爺又讓他再試一次。一次又一次,無論小孩多努力,也沒辦法把水打回來。

最後,小孩實在不願意再嘗試了。爺爺拿起了竹簍,這個時候,竹簍已經在一次次的打水、漏水的過程中,變得乾乾淨淨的了。老人對孫子說:“讀書就是這樣,也許你沒法記住所有的一切,但是這個過程,會像改變這個竹簍一樣,徹底地改變你自己。”

這就是閱讀的魅力。另外,日常的交流更是與閱讀密不可分。

四、得閱讀者善表達

語文,就是要培養孩子們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咱們中國的孩子,最怕寫了。還有一部分這樣的朋友,聊起天來滔滔不絕,但是正規場合發言,就變得結結巴巴的了。其實,說和寫都是一種表達,說是口頭表達,寫是書面表達。

先來看看口頭表達。現代社會崇尚和平,語言表達成爲展示才華的重要手段。

咱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醫生,教授,律師,公務員……但是,哪一種職業不需要會表達、懂溝通呢?

咱們就先來說說自我介紹吧,很多時候聽到的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我叫某某某,我來這裏的目的是什麼什麼。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我們來看看以下的自我介紹方法:

一個叫朱慶一的同學這麼介紹自己:“在我出生前,我爸和我媽就商量好了,如果挨近“五一”,就叫朱五一,如果挨近“六一”,就叫朱六一,偏偏我出生在5月16日,兩頭不沾,得,把我爸我媽都給難倒了,最後索性兩不得罪,就叫朱慶一。”(故事法)

“喫飯兩張嘴,澆花不用水。”謎底是呂堯。(猜謎法)

相聲大師馬三立介紹自己時說:“我是一匹馬,而且是一匹用三條腿站立的瘸馬。”(圖畫法)

瞧,這樣介紹既生動有趣,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來看看即興演講。其實,我們每天都經歷無數次的即興演講。我們每天可能會在電梯間、停車場、餐廳等任何地方遇到老闆、員工、同事或者客戶,由此而發生的臨時的非正式對話就屬於即興演講。水平高的人,能在搭乘電梯時的短短10秒鐘的功夫就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反過來,有些人的講話總是找不到“抓手”,甚至囉嗦半天還沒進入正題。

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閱讀積累,再好的技法都是空談,所以,得閱讀。

接下來,咱們再來談談寫的——

孩子們從三年級起,是要寫作文的,回想一下咱們的孩子,害怕寫作嗎?能輕鬆寫出A+作文嗎?想要不害怕寫作文、想拿A+作文,很簡單,堅持閱讀就好了!

這方面,我們是有充分的證據的。

第一個證據是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竇老師喜歡帶領學生們一起閱讀:她所帶的一個班自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故事,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詞,1000多個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她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

第二個證據是我的學生,他們的很多優秀習作都是在讀了名家篇章之後產生的靈感,這個我在《把依葫蘆畫瓢變成小妙招——讓孩子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中已經提到,這裏就不再細說。

那麼,閱讀那麼重要,我們該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呢?我認爲得習慣者得閱讀——

五、得習慣者得閱讀

要想養成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咱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着手:

1.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比如在學校,課間休息看1—2分鐘;午飯後看5—10分鐘,晚上睡覺前看15分鐘,週末看2個小時左右。以每分鐘300字的速度(較慢速度)來算,一週能讀70000—90000字之間,如果速度能達到500字以上,一個星期就能達到15萬字左右,一個月讀個60萬字是很輕鬆的事情,60萬字就是3本書,一個月3本,一年就是36本書,太了不起了!

2.親子共讀

所謂親子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讀完後交流彼此的收穫。如果是一二年級或者是幼兒園的孩子,咱們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陪伴孩子開聲朗讀:

第一步,孩子識字量少,咱們讀給孩子聽;

第二步,孩子識字量漸漸增加,咱們和孩子一起讀;

第三步,讓孩子讀給咱們聽。

兩年堅持下來,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書籍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充滿魔力的百寶箱。

3.多管齊下

閱讀,不是說孩子們只要一本一本地讀下去,剛纔我們說的各種能力、A+作文等就會自己跑來。也是要有方法的。

①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過程中,建議孩子看到好詞佳句動筆畫一畫,有自己的想法就在旁邊動筆寫一寫。

②多和身邊的人分享交流讀書的收穫。鼓勵並引導孩子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有了新的發現後多和同學、老師、爸爸媽媽說一說,這樣不但對自己看的書印象深刻,而且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③鼓勵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文章時也動筆寫一寫。寫一篇小小的讀後感,就是用幾句話記錄閱讀感受或收穫。有家長說了,孩子不願意動筆怎麼辦?如果是這樣的方式呢?

大家看,打印手寫都可以,愛情童話都算數,無優劣之別,更無重做的懲罰,還有老師的點評。你說,孩子願不願意呢?這是我們班孩子的週末和假期的作業,感覺他們是在很開心地玩作業,我也很開心地給他們批改作業——拍照,上傳“美篇”,一一點評、編輯後公開到家長羣,然後在語文課上美美地和孩子們欣賞,看着孩子們或欣賞或得意的神情,老師的幸福感就來了。這樣的方式,不是老師纔可以完成,咱們家長也能輕鬆操作。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好的習作是寫出來的,孩子寫得多了,就一定能寫好。我們班孩子的很多習作就是仿寫出來的。同時,寫着寫着,表達就順暢了,思路就清晰了,靈感也就自然而然來了。這個時候,就不用再仿寫了,什麼習作都能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上了初中,打下的這個基礎還能讓孩子們很快脫穎而出,就以我的學生爲例吧——

去年國慶,我接到了我們班一個剛上初中的孩子的電話:“玉米老師,你太厲害了!有些知識我的同學在小學都沒聽說過,而你已經教會我們了。所以,我現在不用怎麼費勁兒已經是班裏絕對的語文學霸了!”


一個在重點中學的女孩,媽媽告訴我,上了初中之後,每個星期老師都要佈置3份閱讀筆記的作業,別的孩子還不知道從哪裏下手的時候,她家的孩子1個半小時就完成了。還和同學炫耀:“誰叫你沒遇到玉米老師呢?”

4.樹立榜樣

對於孩子來說,講大道理沒什麼用,要言傳身教。其實,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咱們在上面畫什麼,就會留下什麼。白巖松的兒子每天回到家,經常能看到白巖松一邊喝茶一邊看書。他也慢慢愛上了看書,牀上桌子上都是書,而且只看紙質書。所以,從今天開始 ,咱們也放下手機,捧起書本靜靜閱讀吧,不需要很長世間,半個小時左右就足夠了。還有一點,咱們影響身邊的朋友也養成閱讀的習慣,這點很重要,因爲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試想一下,當您的孩子無論是在家裏,還是朋友家裏,大人們都是看書、談書的時候,猜猜他會怎麼選擇呢?

培養孩子閱讀好習慣的方法還有很多,閱讀的好處也還有很多,我們不能一一列舉。

最後,讓我們記住:

閱讀,是一把萬能鑰匙。

閱讀,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