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選擇、一種成長、一份收穫——農曆的天空下項目實踐

一次選擇——帶着興奮與忐忑開啓農曆的天空下

       2017年,帶着孩子們跟隨互加計劃開啓了24節氣的自然之旅,一起在彩虹花和閱晨讀中讀詩、參與春分立蛋活動、種植滬江豆、向日葵,觀察花木,那時候並沒有真正感受到節氣的意義,但卻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節氣的種子。隨着閱歷的增長,越來越讓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2020年底,看到全人之美——農曆的天空下的項目招募,讓我興奮不已,如果能跟隨專家老師、全國各地的老師們一起實踐是件多麼好的事情。然而我有特別忐忑,要教項目押金1000元,要進行各種實踐,我能行嗎?我能堅持下來嗎?和李校長交談後,他鼓勵我說:“很好的項目,做吧,你做不好,誰還能做好。”

       帶着這份鼓勵,自己也告訴自己,不是爲了這1000元押金,更多的是以此爲動力,讓自己不斷地提升教學能力和素養,真正帶給孩子們最美好的課程。於是在招募的最後一天我提交了申請。

一種成長——做一粒“小種子”,悄悄發芽

      根據項目組的推薦, 我購買了相關詩詞研究的書籍,默默地參與每一次的課程教研,反覆研究項目組推送的課件內容,結合在彩虹花和閱匯的晨誦學習、授課經歷,我也開始制定起自己的教學計劃。

       我的晨誦課程是在週三、週五早晨7:40-8:00,6年來在彩虹花晨讀中的學習與實踐,也讓我喜歡和習慣了它的授課風格,就這樣開啓了我的“農曆的天空下”的晨誦課程。

課前:一首歌:課前一首主題歌曲,營造氛圍,感受音樂美

課中:一段問候:讓課程獨有儀式感

           一首古詩:或爲節氣詩,或爲時令花,感受詩詞的美妙

           一組畫面: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賞,賞中悟

課後:一份晨誦筆記

       學期初,讓孩子們準備了晨誦筆記本(素描本),因爲我們平時也進行思維導圖的練習,所以也讓孩子們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晨誦筆記。最初讓孩子們自由發揮,但發現抓不到重點,所以後來就初步梳理了筆記模塊:走近作者、晨誦古詩、詩詞賞析、我讀此詩,如遇節氣,就添加模塊:節氣風俗。

一份收穫——和孩子們一起對話先民、對話自然、對話生命

       節氣課程實踐已經走過兩個月,我們從驚蟄開始,走過春分、清明、穀雨四節氣,還了解了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上巳節的傳統節日,還有隨着節氣而“百花次第爭先開”的百花課程,不知不覺春季課程已經接近尾聲。

       還記得第一節課時,讀着全人之美課件中那一段段美好的文字,那時的我其實心中也在問自己:“我能帶給孩子們這份美妙的感受嗎?”

       在蒐集資料、製作課件的過程中,也讓我自己收穫了知識和成長。原來二月二理髮是有緣由的,原來上巳節這麼浪漫,原來木蘭和玉蘭是有區別的......,我和孩子們一樣帶着一份求知、好奇去實踐和探索。記得上巳節到來時,其實我並不知曉這個節日,直到當天早晨看到公衆號裏的文章,才知道今天是上巳節,然而我的晨誦課件已經做好了,已經來不及更換上巳節的內容了,就自己安慰自己:算了,就不講了吧,反正孩子們也不知道,多一個少一個沒關係。然而那一天的時間我都在愧疚中度過。週五晨誦課,雖然上巳節已過,但我還是給孩子們再次講了上巳節的來歷,還一起吟誦了《桃夭》,讓孩子們感受這是一個多麼浪漫而美麗的節日,而那一節也是孩子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晨誦課。

       每週五的最後一節課,我會給孩子們展示這一週晨誦筆記的優秀作品,一起來點評,一起來完善,孩子們的審美能力也大大提高,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有很多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和審美。每到節氣到來時,有的孩子就會提醒我:“明天就是穀雨了,我們要學習些什麼?”短短兩個月,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成長。

       穀雨時節,也意味着春季課程的結束,和孩子們品讀完《謝中上人寄茶》一詩後,藉助全人之美課件中的語言,一起對春季課程進行總結。

       在這春夏之交的節氣裏,就讓我們盡情耽溺在自然的美好之中,享受生命的舒展和繁盛吧。農曆天空下春季詩詞課程,已近春之尾聲,願你能無愧地告訴自己:

我把春天,喜歡過了。

如同生命昨日的一場青春,

正因留不住,所以學會了珍惜。

       很奇怪,和孩子們讀這句話時,我哽咽了......,回顧兩個月的摸索實踐,回顧課程開始時,問自己的話:“ 我能帶給孩子們這份美妙的感受嗎?”,此刻我可以無愧的告訴孩子們:

我努力把最美的春天呈現,

你們是否喜歡過了?

如同你們的一場青春

我沒有辜負,也希望你們學會珍惜。

從一個人到一羣人

       最初只想帶着自己任教的兩個班級來進行晨誦課程的實踐,慢慢發現其實可以將音樂、美術、生物、綜合實踐等科目融入進來,讓孩子們更好的感受和體驗24節氣。在給校長彙報自己的想法後,校長特別支持,希望能夠推動全校來做,真正的去做一個項目實踐活動。於是我開始籌劃項目組,中午請了身邊的幾位好友喫飯,就這樣把他們拉入夥了。以語文學科制定的晨誦內容爲主,開展多學科實踐,綜合實踐組負責圍繞本月節氣開展相關活動。

       我們的成員很特殊也非常適合這個項目,因爲每位老師基本都是跨專業教學,對於該項目的實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們每週都會進行教研,圍繞實踐過程中的做法和困難展開討論,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幫助,力求能夠通過一年的實踐,能夠出一套系列化、可操作的農曆的天空下的實踐書目。

社會支持,給項目帶來強大的幕後保障

作爲2019年桂馨基金會南師獎的獲獎老師,每年基金會都會對有想法的老師進行基金支持,今年我也申報了馨火基金,通過提交申請書、面試答辯、專家點評等環節,最終通過了項目申報,爲此我們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推動和保障項目的優質實施。

課程反思

        在實踐中,我可以看到孩子們成長的一面,但自己的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改進、完善和反思的地方。

       1.課程設計還是有些鬆散,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建議我們分主題進行教學,在主題確定的基礎上,各學科可以根據學科特點進行自由發揮。因此,我們也及時調整方向,四月確定爲桃花主題,五月確定爲牡丹主題,圍繞主題進行課程研發。節氣課程和百花課程穿插進行。

       2.晨誦課的反思:.如何在晨誦課中引導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我讀此詩”如何引發孩子們由詩及彼的思考;晨誦筆記,孩子們更多的是描繪畫面,抄寫賞析內容,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來說,如何留下自己對詩歌的感悟,如何延伸至寫作;孩子們讀完了,很多就忘記完整的詩句了,這些詩歌到底需不需要背誦?

       3.音樂、美術課的反思:如何用更多元化的方式來展現古詩的韻律美,呈現節氣的畫面美,還需要多多思考和實踐。

       “農曆的天空下”,是一個奇妙的課程。沿着農曆節氣這條線索,將唐詩宋詞、書法國畫、民風民俗、古典音樂、舞蹈等融合在一起,圍繞“農曆的天空下”,開創出邏輯自洽的、有無限生機的、能夠不斷生長的課程,帶領學生完成爲期整整一年的漫長穿越,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感知每一個生命的溫度與意義,我們一直在路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