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菁 1. 4. 5.

 

1.

阿菁有次跟我说,自从三年前跟交往三年的男朋友分手,她就一直活在地狱中。没有再遇到动心的人,偶尔遇到一些普普通通的男人,进行了无生趣的约会,都会在事后让她为自己「浪费」时间而懊悔。

工作也没有太大进展,三年了,岗位看起来是称头了,但没加多少薪水,感觉自己更加名不符实。上头领导换了两番,从A巫婆换成B巫婆,都是晚上不睡觉、假期也照样嘱咐工作,好像别人都跟她们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

原本的跳槽计划,随著连天天刷英语打卡的动力消退,大环境的下行,让她断了念头。

阿菁开始动了回老家的念头,以前她觉得回老家是耻辱,现在她觉得那也不啻是个好选择。但问题是,她没有回老家的信心了。以前她感觉老家那里没有适合的工作,没有看得上眼的男人,现在她担心她才是别人看不上的那个废材。

这天,阿菁又在思考回不回老家的事,一不小心地铁坐过站,她下车在月台等待回头车,看下班车还有六分多钟,索性出到站外找点吃的。

在上海四年了,八成以上的地铁站,阿菁都没去过。生活谈不上两点一线,但好像也就困在一个无形的隧道里,来来去去也就几个暗无天日的方向。

地铁站外,有辆车停在阿菁身旁。

「阿菁!」熟悉的声音叫住阿菁,阿菁看过去,黑色奔驰里开车的正是前男友。

前男友说要送阿菁一程,阿菁答应了。

一路上,两人互相补充这三年彼此的生活进展。

前男友说了什么,阿菁不记得了,她只记得自己的回应,或者应该说记得自己说过的谎。

「我结婚了。他英国海归,做金融。」

「住在XX华庭。对!就是西岸那个楼盘。」

「孩子三岁,平常我婆婆在带,家里有阿姨。」

「国际学校附设的幼儿园。青浦那边。一年三十万吧!」

「我挺好的,工作就当打发时间,在家闷得慌。」

「你呢?……」

黑色奔驰停在阿菁口中的家,又离开了。

江边的风吹拂阿菁的浏海,她内心有一股奇异的释然。那些她眼中钦羡不已的人,她假想也许她们都是装的,她们也跟自己一样,说著过度包装的谎话。反正这些谎话,一般也没有人会拆穿。


2.

诉说自己有多好的当下,还真有一种几乎要被自己说服的快感,一种「我比你好」的骄傲。

如果说谎就能得到心理上的快乐,即使那个快乐会随著对话结束而消逝,那也没有什么不好。反正世界上多数的快乐都不持久,说谎的快乐也谈不上短暂。

当我们想到别人可能也过得跟我们一样糟糕,好像更能接受自己的状态,淡化觉得自己很糟的感受。


3.

你是这样吗?

通过不断的给自己「找理由」,而不是「找方法」,借此活著?

两著的区别,可以很好的区分此人是否愿意求助咨询。

找理由,就是一个人为自己的状态寻求解释。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改善自己的状态,只要他能为自己的状态找到好解释,他就能继续保持眼前的生活。

这类人,他们一般不会寻求咨询的帮助,因为他们内心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帮助。

比如你身边有位男同事,他一脸不开心的样子。你问他怎么了,他开始跟你抱怨他的老婆从来不做饭、不做家务,也不管小孩子,白天逛街、晚上打牌。

你给这位男同事建议,告诉他可以多跟老婆沟通,或者一起去做伴侣咨询。

然后你发现,不管你多么好心的给建议,这位男同事都不会去做。他依旧不快乐,依旧一脸不爽。

直到某天,你谈到老家有位大伯也是如此,娶了一个成天只会打麻将的女人。但是你大伯认为「这是他的命,他就是来还前世的债」。

你发现,这位男同事似乎特别中意这个解释,他一拍大腿:「对!我就是来还我欠老婆的前世债。」

这就是找理由,有些人需要的只是理由,不管他过得多么糟糕,不管他把自己诉说的多么悲情,只要他找到一个「我那么悲情」的理由,他就可以继续沉浸在痛苦中。

对于这样的人,你的好心建议多半只是浪费时间,因为他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你的建议,他只是在等待一个自己能继续沉浸于当下的理由。

换个角度,你口中的苦,你眼中的受苦者,也许他并不需要任何实质的帮助。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咨询就像一句佛教用语,「佛渡有缘人」。

所谓「有缘人」,就是一个真正认清自己要的不是更多理由,而是真正能帮助他走出困境,做出改变的人,也就是真的想「找方法」。

因此某些人走不出的困境,就在于他可能没有真正意识到,他找的不是方法,而是理由。

从旁观者的角度,你帮不了一个只想找理由的人。当你想要给他方法,想要帮助他,你会不断消耗你的时间和心力,直到累垮。所以如果你真心想帮助他,或许你不需要特别做什么,你只要等待某天他发出「我真的想要一个方法,我不想再找理由了!」的信号,到时再行动。


4.

说到这里,回头看阿菁对前男友说的一系列谎言。她是在找理由,还是找方法?

阿菁说,「我找到了一个继续留在上海的方法。我知道我在说谎,我也不认同说谎这件事,但在某些时候,说谎就说谎吧!反正我也没有更好的方法。虽然现实中我并没有得到更多,但至少我更快乐了。」

阿菁很清醒,她找到自己帮助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在给自己的痛苦找原因。

我们很难真正知道我们的困境来自什么原因,生活太复杂。

就像在咨询中,来谈者跟咨询师倾诉他痛苦的原因,可能来自家人、情人、朋友、环境、命运……咨询师相信来谈者,同时也无法验证来谈者说的是真是假。

咨询师需要去验证真假吗?

基本不需要,因为咨询师不是警察,也不是侦探。

来谈者感觉所有人都在欺负他,就算这不是客观事实,至少来谈者的主观感受是真的。那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才是需要来谈者跟咨询师一起去挖掘的。

有人在痛苦,他把痛苦视为成长的动力;也有人在痛苦,但他把痛苦视为洗涤自身罪孽的必要之恶。

痛苦是什么?

谎言是什么?

事实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方法是什么?

清醒是什么?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一种方式去接受痛苦、接受谎言、接受事实、接受理由、接受方法、接受清醒。

这个接受使得我们为自己的生命做了决定,然后我们让每一秒都为我们所有,至少能够成为我们的记忆,为我们意识所能连结的对象。这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参与感,从参与中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5.

「妳打算继续待在上海吗?」

「是的。」

「挺好。」

「妳怎么知道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认为是真是假,对妳来说有意义吗?」

「其实没有。没有也可以问吗?」

「可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