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系列15] 针对女性抑郁的治疗特点及疗法(1)

一、女性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

大部分年龄段,女性罹患抑郁的风险高于男性。

女性一生中罹患抑郁的风险为男性的2倍左右。

青春期前,男孩满足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比例更高;青春期至18岁之间,女孩抑郁为男孩的2倍。

成年早期至老年,罹患抑郁的女性始终多余男性,包括绝经后。

65岁以上群体,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总体下降,但女性发病率仍明显高于男性

在抑郁病程(缓解、复发及迁移至慢性)而言,男女无显著差异。

二、女性抑郁的临床特征

在抑郁的核心症状和症状群上,男性和女性相似。但是相比于男性,有一些特点:

非典型症状在女性抑郁患者中更为常见,主要是食欲增加和睡眠增多;(典型症状是相反、失眠早醒等)

存在精力下降、批发及疼痛等躯体表现的比例更高;

共病精神障碍方面,女性抑郁患者更长共病内化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等),男性更常共病外化障碍(攻击、暴力、物质滥用等)。

三、女性抑郁的病因学特征

1、生物学因素

女性抑郁的遗传概率高于男性。

在女性抑郁的告发阶段,比如青春期、围产期、围绝经期,激素水平高,抑郁发病率增加

2、心理因素:器质、人格及应对类型

儿童早期开始,女孩调控注意及抑制冲动的能力强于男孩,而男性相对更活跃和冲动,从高强度刺激中获得愉悦感更强;缺乏积极情感及外向程度较低与抑郁风险升高相关。

青少年开始,女性的神经质得分高于男性,big持续终生,而神经质是确凿的抑郁症高危因素。

女性的同情心、亲社会性、宜人性等人格特质水平高于男性,更容易对身体感到羞耻和不满意,且反刍的应对方式(被动重复地体验伤痛)更为显著,均可能与抑郁的性别差异相关。

既往罹患焦虑障碍:共病焦虑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与更高的抑郁风险相关。

3、环境因素:针对个体的层面(微观)

应激暴露及易感性:青少年期,女孩的人际应激源更多,相应的易感性高于男孩。成年期后,全职有酬工作可降低抑郁焦虑的发病风险, 女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 ,养育工作和其他家庭责任所得的保护效应有限。

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差异因素。

针对女性的暴力等应激事件可能升高女性罹患抑郁的风险。

童年期性虐待:相比于男孩(8%),女孩暴露于童年期性虐待的风险更高(18%)。童年期性虐待受害者更容易出现内化及外化症状,包括抑郁。女性对早年负性事件的易感程度高于男性,但这方面证据还不太一致。

其他形式人际间暴力:WHO估计,世界范围内30%的女性是配偶躯体及性暴力的受害者,风险远高于男性。

4、双生子抑郁风险研究(发表于《美国精神医学》

1057对异卵异性双生子,一年以上,两次晤谈

通过回顾性、前瞻性方法评估20个抑郁风险因素,以及参与者过去一年内的抑郁发作情况,进行结构建模。

20个危险因素:

家族史、父母缺乏温情、童年期性虐待、失去父母、情绪稳定性、低自尊、造法焦虑、品性障碍、低教育水平、创伤、尼古拉依赖、乙醇依赖、药物使用障碍、离婚史、将抑郁史、缺乏社会支持、婚姻满意度低、远期生活应激事件、相关及独立的近期生活应激事件

研究结果:

最优模型的所有路径中,60%存在性别差异,11个危险因素影响抑郁易感性方面存在性别差异,5个对女性影响更大——父母温情、情绪稳定性、离婚、社会支持以及婚姻满意度;6个对男性影响更大:童年期性虐待、品行障碍、药物滥用、既往抑郁史、远期及相关联的近期生活应激事件。

两种抑郁亚型——“照料关系缺陷和人际缺失”多见于女性;“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及低自我价值”多见于男性。

四、女性抑郁的治疗和干预

药物治疗:未发现治疗应答的性别差异。但对舍曲林反应较好的女性主要为绝经前妇女,提示女性激素或可强化SSRIs或一直三环类药物的起效。

心理治疗:没有发现对CBT的反应在性别上有什么不同

治疗预后:无研究显示性别成为重要预测因素,唯一重要的预测因素为基线时的严重程度,基线时抑郁更严重的患者治疗获益更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