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擔心什麼

我們在擔心什麼

——讀《家庭的覺醒》後的思考

文/徐立華


“當我們忙着帶孩子從一項活動趕往另一些活動時,當下發生的事情開始變得無關緊要,甚至不受歡迎或不被接受——因此也就沒有了意義。我們習慣地認爲,下一秒發生的事情纔有意義,而不是當下的事情。接着我們又想知道,爲什麼讓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或者反覆練習很困難?”沙法麗.薩巴瑞《家庭的覺醒》中的這些話,讓我不禁反覆讀着,也不斷地思考着。眼前不斷地浮現着現代家長和孩子奔忙於各種學習班和活動的場景,家長累,孩子也累,但是結果卻往往不是家長想要的那樣。
爲什麼呢?爲什麼現在的很多家長和孩子壓力這麼大呢?究其根本可能是在潛意識當中他們被一種“成功”的願景驅使着,不斷地追逐、追逐,卻沒有停下來、靜下來好好問問自己和孩子,這樣追逐的目的是什麼?這樣追逐的結果是否是孩子真心渴望和熱愛的?還是,那只是家長從自身的評價標準和角度出發,給孩子預設的一種將來?我們家長真的只在意孩子的“成功”而不考慮其他嗎?還是家長以爲:只要孩子“成功”了,那麼其他的一切就都ok了呢?亦或是家長被社會的某種現象裹挾着卻沒有思考這些做法的意義呢?如果家長反問自己,“成功”是自己唯一的生命目的嗎?何爲“成功”?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麼樣的?然後再問自己的孩子這些問題,那麼家長和孩子對生活態度是否會有一些不同的改變呢?
有一個很受大家關注的說法是“活在當下”,可惜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爲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爲將來的事情憂心忡忡,卻唯獨忘記了我們只有“當下”,過去已經是歷史,未來不可知,只有此刻屬於我們,我們卻最容易忽略現在。遺憾的是我們家長往往爲了不可知的未來而忽略孩子們的“當下”,彷彿只有美好的明天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只需要“熬一熬”、“苦一苦”“挺一挺”就能保證將來一片光明瞭。如果每一個現在都是苦的,每一個此刻都在煎熬,那麼我們的生活又何樂可言,何趣可有呢?我們不是都想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嗎?真實的現在不快樂,如何能保證遙遠的未來會幸福呢?
作者說,家長與孩子之間衝突的根源是時間概念的衝突。家長以未來爲導向,關心的是如何達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孩子們卻相反,他們活在當下。在這一點上,我想說:我覺得自己真的不如孩子更懂得生活的真諦。不管此刻我在幹什麼,正在做的事情纔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嗎?如果玩就投入的玩,笑就開心的笑,哭就痛快的哭,喫就專心喫…..如果真能做到這樣,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心無旁騖,心無雜念,這樣的生活狀態真是我所渴求的境界。說實話,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孩子們能做到,而我們成人卻做不到。我們心中有太多的思慮,太多的干擾,太多的慾望,而且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也帶入到這種狀態之中。
我們常常說爲人父母,養兒育女,教導他們成人成才,但是我覺得有時候情況卻恰恰相反,特別是近幾年這種意識越來越強烈,在和孩子的接觸與相伴過程中,孩子教給自己的更多,是他們不斷地引發自己對自己行爲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收穫了新的認知,在新的認知下改進和進步。孩子們活得更真實和自然,而成人往往生活在各種夾層與角色中,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所以作者說,“當我們的孩子被允許享受當下的每一刻,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推着走,他們天賦的智慧、真摯的願望、自然的天性與興趣都會被激活。這些高貴的品質,根植於孩子們對生命奇蹟的自然感知,已經對‘生活是一場偉大冒險’的信念,而絕不是源自他們對‘不努力就是浪費’的恐懼。”孩子們天生對生活是有感知的,也是願意去探索的,我們是否允許自己的孩子在不違背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完全享受當下的每一刻時光了呢?一頓不被催促的早餐,一次真誠的談話,一場激動的球賽…..當他們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的時候,作爲家長的我們是什麼樣真實的心理狀態呢?我們是真心的允許還是處於焦慮的擔心狀態呢?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吧,或許我們的收穫會超過我們的預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