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感謝自己的不完美03-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下)

書中指出,對抗痛苦纔是痛苦主源。

思維與痛苦的關係猶如洋蔥,痛苦只是洋蔥的內核,而圍繞着這個內核,一個人發展出了複雜的防禦方法,也就是對抗這個痛苦的種種辦法。


作爲一般人,我們若失去一個親人,會認爲是徹底地失去這個親人,而且還認爲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不僅會爲自己也會爲這位親人悲傷。

通常,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爲,是事件導致了我們的體驗,例如我們會認爲,是失去親人這件事直接導致了痛苦。但很多心理學理論會稱,不是事件導致了體驗,而是你對事件的看法導致了體驗。

這樣看來,思維和痛苦就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了:思維是用來對抗痛苦的,而思維又產生了新的痛苦,新的痛苦又導致新的思維……

不管我們發展出多少層“洋蔥皮”,其實都是在使用同一個邏輯——“我不要某些體驗”,並因而發展出了種種對抗辦法,但如能放下這個邏輯,那我們就可以一層層地破除掉思維的“洋蔥皮”,最終就能破除掉最核心的痛苦。

我們執着於某一點,一定是因爲我們認爲這一點是“好我”,而相反的方向是“壞我”。我們都渴望與別人親近,但我們認爲,別人只能接受我們的“好我”,而不能接受我們的“壞我”。

“高AQ者和低AQ者的差別首先在於,面對挫折時的第一反應。低AQ者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產生‘天塌下來了’的感覺,而高AQ者卻會因爲遇到挑戰而興奮。”

“其次,這兩種人的心理機制也截然相反。低AQ者是應付機制,他會用種種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逃過挫折;而高AQ者是應戰機制,挫折會激發他調動自己的種種資源和能量,最終化解並超越挫折。”


按照斯托茨的理論,可以從四個方面考察一個人的AQ:控制(Control)、歸因(Ownership)、延伸(Reach)和耐力(Endurance)。

所謂控制,即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局勢。

挫折發生了,我們要分析挫折發生的原因,這就是歸因。

延伸,即你會不會自動將一個挫折的惡果延伸到其他方面。

耐力,指“逆境會持續多久?逆境的起因會持續多久”。

斯托茨認爲,耐力是衡量AQ的最重要尺度,他測評AQ的公式是:CORE= C+O+R+2E,這無疑表明了他對忍耐能力的重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