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常常會對自己的孩子發泄情緒呢

爲什麼我們常常會對自己的孩子發泄情緒呢

——《家庭的覺醒》讀後感

文/徐立華


作者沙法麗.薩巴瑞在書中說,“當我們感到無助或者焦慮時,都傾向於將這些情緒發泄到別人身上,這時孩子就成了代罪的羔羊。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我們把這種行爲稱之爲把痛苦‘投射’到他人身上,好讓他人看起來他們是造成我們痛苦的原因。孩子就像舉着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自己。覺醒的家長會從鏡子裏發現我們的很多行爲仍表現得像孩子一樣,而不是將過錯推給孩子。”
作者說出了我們很多父母在家庭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狀況,就是常常將我們自身的痛苦“投射”給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爲什麼常常把情緒發泄給自己的孩子呢?或許在工作上,即使我們對某些問題心中有時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對領導和同事或出於尊重,或出於顧忌,或出於理解,或出於忍讓,常常會壓抑我們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暴露出我們的真實情緒; 而在家庭中,對於愛人和孩子,我們卻拋下了所有的顧慮,往往會隨心所欲地把工作上或者生活上的壓力和焦慮引起的情緒投射到他們身上,總能很容易地找到藉口對他們進行指責和批評,這個時候我們從他們身上映照出更真實的自己,卸掉了所有的盔甲和麪具,我們把自己真實地暴露出來,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這時候的我們往往是無助和焦慮不安的,是找不到出口的“困獸”,是在尋求幫助的“孩子”。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的愛人和孩子就成爲我們情緒之箭射向的靶心,愛人畢竟是成人,或者包容我們,或者反駁我們,或者回擊我們,總之,他在平等的位置上。可是我們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還不到能夠承受得住我們給他們投射過去的“負荷”的年齡和階段,所以我們的“投射”會傷到自己的孩子,也會對他們的成長起到一種不好的示範作用。他們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那麼當他們長大成人、爲人父母之後,或許也會無意中複製我們的模式,而將這種“投射”繼續下去。
所以作爲沒有覺醒的父母,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會把情緒發泄給孩子,找一個出口讓自己的情緒得到釋放,這時候孩子常常成爲我們傾瀉情緒的容器,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會有這樣的感覺,在事情過後,當自己平靜下來的時候,內心深處會感到一陣劇痛,特別是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因爲無處安放的焦慮和壓力,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冷靜下來之後,看到被我們指責、批評的孩子,心裏的愧疚會襲擊我們的內心。對孩子的“投射”也是對自己內心的映照,映照出內心深處我們沒有長大的孩子模樣,映照出我們不成熟的情緒,映照出我們的弱點和不足。只有當我們作爲父母真正覺醒了,成熟了,情緒穩定了,我們才能覺知到我們情緒的真正來源,才能把握好我們的行爲,我們纔會摒棄舊的行爲模式,不斷更新、進步,才能讓自己的孩子真正獲得自由、快樂和滿足,幫助他們成爲真實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