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幸福感

下了班,冲了凉,躺到床上,算是一天最舒服的时候。虽寄于一隅,也可暂获一时苟且自在。人静下来时,总会要想点什么。这样的一日日的重复,一日日的逝去,从去年冬转眼又到一年的五月。想一想,便感到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是过去的重复,所谓的目标不过是存点钱,心底想要的也不外乎是世俗的成功。哪里还有什么新鲜?!而人一天天的老去中,焦灼时刻不在,空洞无时不在。

每天下来,可做的一件事,唯有写作。尽管经常为写不出好的作品而苦恼。但仍然在乏味空洞的时候,想到写作,就有一种幸福感。

当然,这种幸福全然是自己的一种感受。它不仅在于写作本身,更在于写作前的期待。对思维想象的空间,对文字组织营造出的意境,那一种美妙的体验,仿佛能让你到达另一个世界。或许,于现实面前,这不过是天真幼稚的存在,是自我的陶醉和痴迷。

近来写作并没有什么“灵感”。常常是在这样情况的逼迫之下急就而作。我喜欢灵感来找我,相反,不喜欢这样的干涩。最后,我总要把原因归结到读书少、生活单调上来。

为了静下心来(写作),坐在床上来听音乐。换了手机,搜不到之前听过的大悲咒。便在百度上找,有是有,却是不一样的版本。于是听起来,感到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版本的调子比较慢。悠悠,悠悠…飘飘,荡荡。边听边想,想到“修行者”的生活上来。修行者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常常在见到穿着长袍,一身青灰的僧人时,投以好奇的目光。可是,我没有答案。只有想象。

音乐让“我”置身云端,此地寂静无声,烟雾缭绕。无欲无求。只要有吃的穿的即可。吃的也素淡,白粥青菜,瓜果土豆,玉米面馒。穿的也素淡,青布灰衣,式样简练,洁净就好。无想其他。

这是最低的生活需求了吧,我想。与之对应的是内心平和,不受干扰,不为所动。如湖水不起波澜。心依自然,身属天地。风惹不起涟漪。我即世界,世界即我。

再一想,这最低的生活需求还得有它的来源。粮食可以自耕,就算粗衣也可以自织,在如今时代,不购买一点东西总感到难以做到。比如刷牙的牙膏,护脚的鞋袜,大米油盐,香烛花果。自然的又想到金钱上来。

想到金钱,就感到此般修行不够纯粹。因为没有脱离尘世烟火。想一想,修行者,也可以说是隐者,归隐作为修行的一种方式,一种生活,实在并不容易做到。

首先需要一个地理上的佳境,其次需要一些基础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心要静。这个静不是人为的克制,不是做作,是自然而然,是自在境。

想到这里,自己又否定。修行需要这么多的条件吗?还是想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还是吃不了意外的苦,这能算修行者么?假如修行的生活如己所愿,那么修行的人一定很多,多如蝼蚁。

听音乐的感觉,犹如燃着的清香,丝丝缕缕,有形无形,闭上眼,即有一种想象的空间存在。

前些日子,偶与一位远方的朋友谈到写作。对方问我听不听音乐?意言音乐自有境味,可意会难以言传。比如好的文字,其美感犹如音乐,读之给人一种自在。美的存在,真实而缥缈,在现实中,更在心里。这或许就是我所说的写作的幸福感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