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長開的翅膀

今天是週一,明顯的感覺到時間的匆忙。

上週因爲五一假期的原因,沒有很連貫的上班,只是中間蹦噠的上了幾天。從今天開始,大約需要實實在在的上幾天班吧。早晨,快要到點了,我一邊匆匆忙忙的收拾着東西,一邊和老公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聊着聊着,無意中和老公說起了上學的時候曾經聽過的一個故事。

記得那是在讀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在生物課上,好像是爲了學習達爾文的進化論,大約是爲了加強同學們對物競天擇這條鐵律的精髓的理解,博學多才的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那是在天地鴻蒙之始,物種的進化尚且在混沌狀態,也就是說還在選擇的過程中,沒有像現在這樣似乎一切都是塵埃落定了。大約在一個荒蕪的小島上,四周都是大海,波瀾壯闊,波濤洶湧的,而島上沒有人煙,食物鏈非常匱乏。在這座島上,生活着三種同一物種的動物:它們的共同點是體型都不大,一種屬於最大的,有點像目前的大雁那麼大的。它的特點是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可以進行長途飛行,比如說可以飛越遼闊的海域,去另外一個地方生活。第二種呢,體型要比第一種小一些。也生着翅膀,可以飛,但是飛不高,也不快。離開地面有一米多高,再者就上不去了。最後一種呢體型最小,翅膀已經完全退化了,根本不能飛,只能靠在地面覓食喫存活。那麼,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三種動物有哪些可以存活下來?而哪些會被自然界所拋棄呢。

因爲年代久遠,我已經記不清老師的原話是什麼了。只知道最後老師告訴我們答案是第一和第三種可以存活,而第二種會被淘汰掉了。

記得當時我剛剛看到答案的時候,心裏一直犯嘀咕:爲什麼第二種會被淘汰呢?爲什麼不是第一或第三種呢?因爲在我的內心裏一直對那兩種動物的生存概率不認可。比如說第一種吧,經常性的飛過大海去找喫的,萬一發生海嘯呢?不安全。第三種只能在當地找食物,如果沒有了怎麼辦呢?我怎麼也沒想到最後的答案會是第二種。在我心裏它既有翅膀,又可以就地找喫的,應該是最完美的了。可是,爲什麼呢?

答案是第一種可以依靠自己的強大的翅膀飛行去另外一個地方生活,而第三種呢,反正不能飛,心安理得的在當地覓食喫。過一天算一天吧。第二種呢,當地過不下去了,想飛走,飛不好,會在半路上摔死。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第一種和第三種都可以生存下來,第二種會被淘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自然界生物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一個物種在新的環境中必然遵守~的法則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曾提出來只有生物不斷進化,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纔不至於被淘汰。各種生物互相進行生存鬥爭,由天(自然)來選擇,適應自然變化就存活,不適應的就滅亡。

由此類推,聯想到生活中的人們。面對着種種誘惑,同樣會有不同的選擇。社會並不是機會均等的,人想要生活,想要成功,就要主動進攻,去把握各種機會。如果只是等待機會,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淘汰。

作爲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部長篇小說,《麥田裏的守望者》慰藉了世界上無數彷徨的靈魂。其中一句話最爲經典:不成熟男人的標誌是爲了理想轟轟烈烈地去死,成熟男人的標誌是爲了理想忍辱負重地活下去。懂得生存的“適者”,是能夠爲家人、爲自己擔起生活重擔的人。

做爲女人,同樣的道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