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湖山裏人家冬天裏的火鍋

        明朝宰相楊廷和帶兒子楊慎赴帝王宴喫火鍋,席間皇帝出了一聯:炭黑火紅灰如雪,讓宴席中在座的大臣對下聯,大臣們一時想不出好對聯作對,楊慎年少聰睿想到下聯,扯了扯父親的衣袖示意自己有一佳聯,楊廷和奏報皇上,皇上允許下楊慎將下聯脫口而出,引得文武百官投來羨慕讚許的目光,皇帝當場御賜美酒給楊慎,楊慎的下聯是:谷黃米白飯若霜。從這一典故中不難發現明朝火鍋的鼎盛,皇帝宴請大臣喫火鍋當時就是很上檔次的宴席。楊慎初露鋒芒,他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通過歷史現象詠歎宇宙永恆,江水不息,青山常在,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體現他高潔情操,曠達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爲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全詞基調慷慨悲壯,讀來只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

        火鍋文化可追溯三千年左右,只是當時叫法不一,北京人叫涮鍋,廣東人叫邊爐,其它各地的叫法幾乎相同。

        第一次喫到火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年三十除夕夜,小家第一次團圓,母親當時在搞南雜早晚門市部,臘月裏做服務行業工作很忙,忙得需要人幫忙還焦頭爛額那種,母親拿出年總策劃師的架式,上午殺了只雞直到下午才清理乾淨,快天黑人們都回家喫團圓飯小店才關門打烊;母親風風火火,三五兩撈地把雞剁了,放入鍋中炆香菇木耳,上席時湊合了十道菜;南方的冬天氣寒冷,炒菜大部分用豬油,十幾分鍾豬油便結凍,母親找到她當年做女時用過的舊煤油爐,支着個小鋼筋鍋,雞肉倒進去,水沸後心澎湃,暖胸懷,邊喫邊加素菜,哪年除夕夜拉得很長,第一次喫肥到滿口流油的肉,第一次全身穿上新衣裳,揹帶褲改成了圓襠褲;標誌着家庭終結了一個貧窮困苦時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火鍋在餐桌上盛行,剛從學校畢業到市委招待所實習,還沒學會剃鬍須卻碰上個大鬍子不知從那下手,秋冬季市裏開三級擴幹會一開一星期,每餐幾十桌以火鍋爲中心;火鍋錫鐵雙耳中間圓孔加木炭那種,燒幾盆木炭火,鍋中盛湯水提前用鐵鉗夾入火鍋肚腩中,上席前搲火鍋菜餚,炭灰從煙道口冒出不衛生,有時有安全隱患,清洗也不方便;家庭中大部分用這種火鍋,只因爲地處大山裏木炭比較方便廉價。       

        記憶中喫過最有記憶的火鍋是廣東人稱的打邊爐,清水中幾片姜,幾根蔥頭,再無其它的底鍋,任何食材碼味燙熟蘸醬,根據食物自身的釅嫩掌握時間,味到淡時纔是真,那些稀奇古怪的食材讓我這個老饕客大開眼界,喫到山珍海味外的特別食材~鮮蝸牛。     

        家鄉火鍋像大約在冬季,味道一個“辣”字概全,突出不了食物真正的味;這些年賦閒時玩火鍋,介紹道特別的火鍋分享給大衆,希望大家跟我一樣喜歡,煮一鍋新米粥,只要粥湯加姜蔥,滴幾點純芝麻油,燙雞,魚,肉碼好味的薄片,掌握食材生熟度,撈出蘸自己喜愛的醬汁即可。       

        火鍋形式有單鍋,鴛鴦鍋,三品鍋,萬字鍋等,但還是懷念鋼筋鍋那種自由自在的狀態,無論家中小聚,野外炊事無一不是最佳的選擇,誰叫我第一次就喜歡上你了呢?       

        隨着時代變遷,各種火鍋不但創新變革,如今的火鍋安全衛生便捷,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