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内卷,战斗、躺平都没用。没慌!你还有第三个选择

谈到内卷,我想起成功学大师卡内基曾经写过一个故事。一座造船厂,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都很懈怠,造船厂的效率很低。

卡内基察看两班工人后,有天在早班工人上班的时候,在地上写了一个数字;在晚班工人上班的时候,在地上也写了一个数字。

然后卡内基让人传话给早班和夜班的工人,让他们知道数字表示另一班工人,他们前一日工作期间的业绩。

卡内基通过这种方式诱发早班与夜班工人的竞争心,于是他们都为了打败对方努力工作,甚至缩减吃饭、休息的时间,进而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绩效。

可以说,这就是内卷的起源,老板们总想著「如何在给员工同样工资的情况下,把员工的生产力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内卷」?

「内卷」(involution)原本是个哲学概念,用来和「演化」(evolution)对比。

演化指的是某个物种或个体不断成长,逐渐趋于自我完善。而内卷指的是物种或个体的成长,因为内在因素的复杂化、纠缠和自我消耗,无法进入更趋近完美的下一阶段。

当内卷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逐渐成为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理解。

内卷通常用来譬喻生活中,包括求学、工作、养育子女等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不得不在这个恶劣环境中压榨自己,奋力求生且无可奈何的困境。

常见的例子,莫过于效益至上的职场。

过去,某些项目经理会通过激励的方式淘汰员工。比如原本一周可以完成的案子,提出激励奖金,要员工五天做完。

当员工五天做完后,将「五天完工」视为常态,于是五天做不完的员工就被淘汰。接下来又对三天做完提出激励,直到测试出在固定薪酬下,绩效最大化的方式。

这意味着员工受到更多的压榨,却无法得到更多的回报,拼命工作的结果,反而在压榨自己。

于是,开始有员工怠工,或选择离职,这时公司又得重新招聘、培训员工,长期来说对公司发展并无帮助。这就是内卷化的结果。

因此内卷往往同时发生两种情况:

一少。可获得的机会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少、报酬越来越少、按照个人意愿做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少。

一多。竞争者变得比过去更多、需要投注的精力与时间越来越多、焦虑在内的各种负面情绪被诱发的越来越多。

吊诡的是,这种对身心都极度不健康的环境,来自许多上班族吹捧的成功学。这也不令人意外,毕竟不少老板都崇拜卡内基之类的成功学大师,他们看重公司的绩效,胜过员工的人性。所谓人性尊严,那也不过是用来驱动员工加班的工具。


§面对内卷,你选择战斗或逃跑?

内卷的害处,在于引起许多人的焦虑。我们都可能是别人焦虑的原因,内卷的焦虑因此在人际之间传递。

人是动物,因此人类天生在面对压力时,大脑前额叶就会释放激素,让人产生战斗或逃跑的防御机制。也是通过这个机制,人类种族才得以延续。

但人类和其他动物又不一样,因为人类面对压力,发展出许多应对压力的方法和工具。

比如补课的学生,通过校外的学习,提前学习学校老师还没教的知识。或是把老师没讲清楚的课程内容,通过校外的学习搞懂。如此一来,就能更好的应付考试。

但内卷在于压力也会升级,当校外补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校内老师发现考题越来越难鉴别出学生的程度,老师们就把考题难度增加。这么做,又有些学生搞不懂,成绩上不去,又得花更多时间去补课。

工作也是如此,尽管受到高等教育的国民比率比过去高得多,但相应的各种工作难度也上升了,而工作强度、薪资待遇、劳动缺口、社会的通货膨胀等等,却又和教育的发展挂勾。这也产生了学历贬值的问题,以前大学毕业容易找到好工作,现在却似乎越来越难。

某些人他们更倾向要努力,相信艰苦工作环境是一种考验,自己只要撑过去,就能通过考验,甩开那些无法通过的人,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报偿。

也有些人选择不参加这种竞争,他们选择相对薪资待遇比较低的工作,也不去为结婚、生子、买房这些事情操劳。

但相对的,有些人内心真的能接受这种环境,但有些人只是消极逃避,他其实并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只是他更加不愿意承受工作不合理的压力。

说到底,努力不是应对内卷的办法。因为面对一个合理的环境,努力能有一个明确的报偿。

在一个不合理的环境,努力可能并不能获得报偿,并且在努力期间丧失的生活品质可能更多。


§整合的路:阴性力量与阳性力量的协调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有阴性力量(anima)阳性力量(animus),就像女性并非完全阴柔的,男性也并非完全阳刚。

如果一位男性只相信男人不能哭泣,男人就是要坚强的像钢铁一样,那么他就很难发展出健全的人格,他可能会因此显得暴力、无法忍受失败,导致性格扭曲。

同样地,如果一位女性认为自己不可能有自己的成就,只能依附于有力量的对象,她就无法完整的发展自身,也会导致精神的不健康。

内卷使我们看见许多人都在这种失衡的处境之中,有些人只看见自己「必须奋斗」,有些人看见自己「什么都不行」。

也就是说,面对内卷的压力。有太多的焦虑来自「自身」,却忘了许多压力原本就不该由自己一个人承担。

看见了吗!这就是内卷让某些人被迫战斗,又让某些人只愿躺平的原因。

我们的教育长久以来缺乏真正「关怀思维」的教育,人们在学校里,老师鼓吹竞争。

同时家长之间也在竞争,看那些晒排名、晒夏令营、晒房子等等的比拼,人们从小被嘱咐著「要赢」哲学、不时还要面对家人「输了就完蛋」、「考不好,养你有什么用!」的恫吓。

个人的内在也不平衡,害怕困难与失败带来的恐惧,在没有外在支持的情况下,美其名叫个人的考验,残酷点说就是「不敢呼救,只能等待崩溃」的一群人。

面对内卷,个人和群体需要的既不是一味努力,也不是一味逃避,而是阴阳力量的调和。

就像东京大学教育系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组成自主的学习团体,让每一科表现占优的学生去教导落后的学生一起学习。

或是像乔伊(LoisJoy)等学者的研究,按董事会成员的女性数量多寡为财富500强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公司,它们的销售回报率比其余公司高出42%,股本回报率高出53%。

就个人而言,看见自己有努力的空间,也有寻求帮助的需要,不需要事事苛求完美。

就团体而言,让特质互补的成员「合作」,共享决策权和报偿。是应对内卷最好的策略,光想著努力或逃避,都是极端的选择,也容易把自己推向极端。


§小结

内卷的压力容易让人盲目,因为在压力下,个体的焦点都在自己身上,很难顾及他人。除了鸭子划水,活得要死不活,否则就是当个废材。

停止战斗或逃跑,都不是治本之道。治本之道,需要我们重拾两个合乎人性的事。

一个是重拾人际之间的关怀,就像之前有七个女闺蜜一起买房生活,这种感情不讲谁胜谁负,也不谈个人成就。

另一个是重拾自我接纳的平常心,我们不可能变成超人或上帝,我们肯定会犯错,如果有人希望我们成为他们的超人或上帝,我们不用满足他们,我们只需要活出我们自己。

这不是躺平,就像当我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我们自然会很努力。

内卷背后是我们成长阶段,欠缺和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压力的教育,工作中也缺乏合作思维所导致的结果。如果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孤独的,只能依靠自己,那么很多事情确实就显得异常困难。而这些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于是有的人把自己当两个人用,有的只好放弃。这就会陷入内卷。

别忘了!内卷的反义词是「进化」。

人类进化靠的不是比其他动物更强大的身体力量,靠的是过人的智力。而把人类智力最大化的方式,从来不是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共同分享。历史上重要的人类文明成就,都来自整体人类的努力。

当我们意识到,有些事情既然对每个人都很难,可是只要大家共同分担,就能降低困难,那么内卷的状态也就打破了。

这个道理用在寻找伴侣、找工作同样适用,比起找一个让我们彻底依靠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找一个能跟我们互补合作的伙伴和环境。



作者:高浩容(公众号:容我说)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著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