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学习077] 一个在与父母的纠缠中痛苦挣扎的青年

【本次督导形式和内容】

S老师还是娴熟地按照平台的流程指引督导,避免了新手咨询师缺乏汇报经验的无措。虽然报告内容比较多,一次督导的时间不够,老师在总体时间把握的前提下,给了受督者更多的呈报时间。重点汇报了来访者的主诉、咨询经历、成长经历和咨询设置。S老师对流程的引导很严谨,总结非常精炼、从容,在留下不多的时间,点到了关键,启发了思路。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的收获】

S老师从家庭动力的视角对我启发很大。尽管咨询师也接受过家庭系统相关的一些培训,是有家庭系统的基本理念的,但是面对一个被妈妈强烈阻抗家庭治疗又执着于要“修理好港湾才能走出去”的来访者,咨询师认同了来访者被卡住的情绪,有点着急要突破这个卡点,促进来访者自我的探索、自体的修复和发展,没有注意整合家庭动力的视角。S老师既对这份着急和困难表示了理解,又给到了清晰的思路:

1、理解“卡住”的家庭动力及其功能、意义。

2、觉察内在的反移情,带着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接纳和尊重去跟来访者工作。

3、从家庭系统的“诉求导向”出发,与来访者讨论“如何修理好港湾”,将主动权交给来访者,也跟随家庭动力的变化,让两股力量和谐一些,而不是让他马上放下执念、强行“分化”和建立界限。

4、在设置上慢慢调整,平衡好边界和抱持。

虽然这个个案,目前面临父母不接受做家庭治疗,无法直接帮助来访者“修理港湾”,但是一方面对于来访者来说,作为20+的成年人,可以独立接受个体咨询;另一方面,对于咨询师来说,在个体咨询中,同样可以整合家庭系统观的视角和后现代的方法去因势利导。

【个案概念化的收获】

咨询师的个案报告中主要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做了初步的概念化,在这次督导中的收获是从家庭动力的视角去理解个案,有的在S老师的督导启发下,根据我对个案的理解,有了一些延伸。来访者把自己比作一个强大的军舰,要修好港湾才能走出去,如果不是这样,他害怕会成为一条“恶龙”。这个比喻很形象,也揭示了来访者咨询的本来诉求就是寻求修建港湾的帮助和支持。

1、“被卡住”的家庭动力和功能

来访者“被卡住”的挣扎状态,是家庭需要与自我发展的冲突。反向地假设如果来访者跟家庭实现了分化,会怎样?母亲的人生坍塌、父母关系和“港湾”毁灭!所以来访者现在就是离不开这个家庭,家庭的稳定需要他。

2、“恶龙”与“义龙”

另一个视角是从家庭系统的“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角色关系去理解:妈妈在其原生家庭经历了跟其父亲的分离创伤,是受害者角色,如果来访者离开这个家,对母亲来说是分离的重演,来访者又会成为母亲的加害者,成为他害怕成为的“恶龙”,他潜意识里是希望成为满足妈妈、拯救妈妈的“义龙”,但是感觉无力,反而会受到妈妈的迫害,掉进受害者的角色。所以,如何成为义龙(拯救者),摆脱受害者的痛苦,成为来访者的潜在议题,可以在后续探讨。

咨询师之前在跟来访者讨论这部分,主要从其潜在的英雄情结和压抑了向其他人投射恶意(攻击、索取)的角度讨论,给了他正向的一些肯定,来访者是被触动的,同时又是无力的。S老师提示的家庭视角来理解这个恶龙和义龙也是存在的,这些都是这个来访者多面问题和多面冲突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卡点上,面向母亲的恶龙和义龙的冲突更为突出,我们就可以顺着帮助他成为义龙。

【专业认同方面的收获】

不管是个体咨询,还是家庭咨询,我们的咨询视角都可以整合,设置、咨访关系以及移情与反移情都可以作为利用的工具。特别是反移情的觉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可以帮助我们回归中正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感受和判断如何调用更匹配和有效的方法。

(XGA2021SJH)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