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還存在嗎?什麼是勞動的目的?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七部》(5)

經濟運行的目的

我們要生存下去,就得去謀生計,就得去勞動和生產,就得去交換和貿易,就得去進行復雜的卻又不得不進行的經濟活動,顯然,進行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爲了我們更好的生存。自有人類社會以來,我們一直在進行經濟活動,從簡單的以物易物、以貝作幣交易貨物,到工業化生產和以資本爲中心的市場經濟,我們的經濟運作越來越複雜,因此也演繹出越來越複雜的生產關係、生活關係以及人倫關係。經濟運作是爲我們的生存目的服務的,但在運作以及服務的過程中,複雜的經濟關係卻於無形中顛覆了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已經屈從於經濟運轉的結果,人開始成爲經濟遊戲的玩偶,我們拼命地追逐着財富,貪婪地積累着資本,在經濟運轉的循環鏈中搶佔先機,我們紛紛舉手,成爲了資本威勢下的奴隸,爲資本的瘋狂運轉獻出一生。

以生存爲動機的經濟行爲反過來改變了我們的動機與目的,左右着我們的行爲,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由勞動價值轉化而成的財富與資本是我們實現良好生存目的的工具和行爲過程,但我們在經濟活動的運行過程中,卻將行爲目的落實在了財富與資本上,經濟運作往往到資本積累爲止,這也不是誰執意要將經濟的目的設定到財富與資本的積累爲止,是我們的經濟運轉就是以增加財富與資本爲方式的行爲活動,我們複雜經濟活動運轉的結果,不以增加財富和資本,爲了什麼?我們以資本爲動力驅動經濟運轉,運轉的終結處就是資本的增加,這個模式我們已經運行了數千年,其間,我們着力改變的是資本在經濟運行中的效率,以及最終所獲財富及資本的再分配,也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問題。

我們一直在致力於分配方式的革命,也一直在尋找減小貧富懸殊的辦法,我們也在努力爲資本的合理存在尋找理由,我們糾結於資本該由國家掌控還是該由個人擁有?資本在生產關係中的作用該怎麼看待?也就是說,我們一直在解決經濟運行的方法問題,我們沒有考慮經濟活動給我們的本身帶來的問題,我們只在解決經濟“怎麼辦”的問題,沒有試圖解決經濟“爲什麼”的問題。我們爲什麼要讓經濟以這種方式運轉?這樣的運轉良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目的了嗎?我們爲什麼需要這樣的經濟秩序?我們能讓經濟在別的方式下運轉嗎?

很顯然,是我們的生存目的與行爲導致經濟運轉成這樣的方式,是生存競爭邏輯模式導致經濟活動形成這樣的秩序,人的生存是經濟活動的出發點,人的需求是經濟運行的動力。這纔是關鍵的問題所在。生存的倫理邏輯是決定經濟怎麼運轉的主要因素,經濟運行從根本上還是服務於我們的生存目的的,不過,如果我們的生存沒有最終的目的,那就給經濟運行出了個大難題,經濟究竟爲了達到什麼目的?這決定着經濟的運行形態,比如戰爭時期的經濟運行與和平時期的經濟運行就有所不同,以盈利和積累資本爲目的與建立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行就大不相同,特別是以求存爲目的和以感知爲目的的經濟形態就更不相同了。所以,經濟運行的目的決定經濟的形態,我們長期以來的經濟革命以及不斷進行的經濟秩序的調整,忽略了一個重大命題:經濟運行服務於什麼目的?沒有這個前提,就無法決定經濟運行的模式;沒有這個前提,妄談經濟的發展就毫無意義。

長期以來,世界主要的經濟模式是以資本推動以達到積累新的資本爲目的而運行的,這樣的經濟模式有一套以資本爲中心、以盈利爲動力的運行方法,這樣的資本家與勞動者的私有制生產關係也是人類社會最主要的生產關係之一,公有制生產關係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佔比不大,以私有制爲運行方式的經濟模式佔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這樣的經濟模式服務於什麼目的、以什麼爲前提?這幾乎無須回答,以盈利爲前提、以達到積累新的資本爲目的的經濟運行會有什麼結果?這更是不言自明,產生和瓜分勞動的剩餘價值是這種經濟模式的顯著特徵,由資本家(老闆)與勞動者(員工)構成的生產關係和由此延伸出的社會關係構成當今社會生活的主要形態,這種經濟模式產生的人的倫理關係是我們需要的嗎?這種資本與勞動、剝削與被剝削、食利者與勞動者的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理性的倫理關係嗎?

我們再深度追問下去,我們爲什麼要採用這種經濟模式?採用這種經濟模式會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嗎?這正是不容迴避的問題:經濟運行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存在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