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和知識、文化的關係大嗎?

作者丨劉思邈

愛因斯坦說: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創造力更多的來源於生活的體驗,經歷的深刻感悟。在某一刻,逸態自若、閒情雅緻的狀態中,奇蹟便發生了,無心之得的驚喜並隨之而來。

今天的人看書比古人看的書多幾十倍,但存留下來的創造力智慧遠比不上古人。古人最初的書是用竹簡刻字,如今的十本書的內容要放滿一個大屋子的書簡,所以古人讀的書並不算多。但是存留下了令人驚奇的智慧。

南宋詩人陸游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學習,是建立和塑造人的思維邏輯和對事物的評判與見解,並能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與觀點。觀點不一樣代表對知識點的認知或理解不一樣。人的大腦細胞有0.000009%的思維創造力,這就是高級動物與牲畜最本質上的區別。

知識的獲取、消化、釋放,產生了新的認知、方法、解答。最終體現了不同的人,文化上的差異。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並不能解決事物原始本質上的創造力,因爲本質上的根源就是基因的區別,基因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唯一,世上沒有相同的量子,分子系。這說明了人的大腦淺層關係與認知文化,知識多少沒有關係。

知識的積累是血與肉的豐富多彩,價值觀念的不同是骨頭與脈絡的結構體有差異,而文化的體現是靈魂與身軀的氣質出竅。

創造力的本源是靈魂出竅,思想淨化,心靈感應,直覺,觸覺。

知識,文化,最終還是思想力基因在產生鏈式反應。思想力是經歷,感悟,體驗,觸摸,包涵身體的一切疼痛和精神狀態的興奮,壓抑,折磨,信仰,情懷,靈魂擺渡等等。

肉體與魂魄,經歷與感悟,觀念與文化,選擇與放棄,保留與灑脫,都是創造力的本質與根源;與知識,與文化,無關。

人越成長,獲得的知識越多,經歷的事情越多,越會懷疑自己之前的認知;日益失去了求知激情與理想,人不可能永遠保持青春的激情。

年輕時,總是充滿激情,求知慾望強烈;但進入成熟期後,自我素養的修煉更爲重要,學會智慧生活。懂得享受古人的智慧成果並積極參與智慧創造,努力成爲一個機智幽默,輕鬆好玩有智慧的人。這遠比激情更重要。

智是觀察與思考,慧是抉擇與判斷。

臺灣詩人林清玄說: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

去經歷,思和想。還是做個思想家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