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 從我做起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簡析

孝敬父母    從我做起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簡析

王傳學

今天是父親節,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應是這個節日的主題。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詩詞中,有許多感恩父母之愛的詩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就是其中的佳作: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爲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題注: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

屋樑上來了一雙燕子,翩翩飛舞,一雄一雌。它們銜泥在椽條間壘窩,不久一窩孵出乳燕四隻。四隻乳燕日夜成長,求食的叫聲喳喳不停。青蟲不容易抓到,黃口小燕似乎從來沒喫飽飯。雙燕用爪抓,用嘴銜,氣力用盡,不知疲倦。不一會兒捉蟲往返十來次,還怕餓着窩裏的小燕。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小燕漸漸長大,母燕喃喃不斷教小燕發音,一一爲它們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長得豐滿,飛上了庭院裏的樹枝,再不回頭,隨着風兒四下飛散。雌雄雙燕,空中叫喊,聲嘶力竭,再也喚不回自己的孩子。只好回到空窩裏面,悲鳴通宵不斷! 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當回想從前:想想你們是乳燕的時候,也同樣遠走高飛,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麼掛念,多麼傷心,今天你們應有體驗!

此詩的題注,交代了寫作緣由:有一位老人有個愛子,揹着老人遠走高飛,老人十分悲傷掛念他。這個老人少年時,也曾經是這樣的。所以詩人寫了這首《燕詩》來勸誡他。

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子女。它還強調: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自己做出表率。

詩人寫雙燕的築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使讀者深刻體會到父母的養育之恩。

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比如:繪聲:索食聲孜孜;借代:黃口;對比:母瘦雛漸肥;對偶: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擬人:聲盡呼不歸,呼告:燕燕爾勿悲。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形象生動,寓說理於形象之中,顯得自然親切,讀者易於接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