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榮強亂彈《論語》爲政篇08:色難!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很難

文/樊榮強

《論語·爲政第二》第8節: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曾是以爲孝乎?”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問孔子什麼是孝,或者該怎麼做纔算是盡孝。關於孝,《論語》中講到很多次,可以說中國從古到今都有一個孝道治國的傳統。針對子夏的問題,孔子回答很簡潔,兩個字——色難。色就是臉色,擴而廣之,就是指你對待父母的態度;難就是表示很困難。再明確一點說,就要你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和顏悅色這種態度,是非常難的。

色難後面是一個句號,句號後面還有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當孔子說你要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很難的時候,子夏就有疑問,說這有什麼難的呢?一個臉色嘛,多簡單的事。因此,孔子就繼續解釋說,“有事”,就是有事情的時候,“弟子服其勞”,就是年輕人幫父母幹活;“有酒食,先生饌”,就是有酒有食的時候,讓長輩先喫。“曾以爲是孝乎”,孔子反問子夏,你以爲這就是孝嗎?你以爲做這些事情就算是盡到孝了嗎?孔子說,這些事情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跟老人家幹活,有飯喫、有酒喝的時候,就讓老人家、長輩先喫先喝,他說這個事情是比較簡單的。

那我們回頭來看一下這個“色難”,爲什麼很難呢?在這裏,我給大家一個提示,就是我們的所謂講話究竟是在幹什麼?是在回答問題。你拿着“色難”兩個字要展開講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就是要提出疑問,提出立題。我講的立題,就是建立問題,提出疑問。色難,就是給父母好臉色看是非常難的。爲什麼很難呢?我講三個原因。

第一種原因,囉嗦。人老了,多數情況下都會比較囉嗦。我們年輕人聽到老年人囉嗦的時候呢,心裏邊就會很煩;心裏邊很煩,這個臉色、表情、態度就不是那麼好看了。包括我們的中年人,你自己有一個小孩子,正在讀小學或者讀初中,你要去問你的孩子,他煩不煩你,他也會煩你,原因就是嫌你囉嗦,整天話不停,整天就把嘴巴放在他的身上,他心裏邊很不舒服。這個時候你看到孩子的臉色怎麼樣?一定是很難看的。

第二個原因,固執。人年紀大了之後,經過幾十年以後,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有些老年人越活越固執,所以我們有句這樣的老話——“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就是老人家他覺得自己經歷了很多事,喫的鹽比你喫的飯喫的米還要多,因此他認爲他的觀點、想法是對的,因而非常固執。當年輕人與他相對的時候呢,你很難去和他爭辯,你要和他爭辯他就會非常地生氣。這個時候,由於他的固執,你要保持好的臉色、好的態度,容易嗎?不容易的。

第三個原因,干涉。因爲老年人永遠把年輕人當成孩子。什麼意思?老年人八十歲了,你五十歲、六十歲,你都幾十歲的人了,但是,在他們的眼裏你依然是個孩子。所以他還會幹一件事情——干涉你的生活,對你的事情經常指手畫腳。但是,我們也知道代溝這個詞,時代不同了,想法是不一樣的。老年人的想法是基於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經歷,而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追求,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因爲你是孩子,有些個老年人他總是要去幹涉年輕人的生活,說你這不對那不對,這要改那要改,這個時候你能保持好的臉色、好的態度嗎?很難的,對不對。

這就是我們講色難——年輕人、晚輩很難對自己的父母保持好的臉色和態度,爲什麼難,就難在這三個方面。最後提示一下,我們講話的時候在幹什麼?在提出疑問,然後再去回答它。所以你看到上面這段話的時候,你要展開講話,你就可以圍繞這個“色難”提出疑問,然後再去回答個一二三,完成一個很好的演講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