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第十四》47:我的眼里只有你

《论语·宪问第十四》47:我的眼里只有你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党的一个童子替主人来给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可以替主人传话)是一个很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人的席位上,看见他走路的时候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在求上进,而是在求速成,求尽快为人所认可、称道。”

这个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游记》的红孩儿一回,越是长不大的熊孩子,越是不欢喜别人称呼他为孩子,即便天资绝佳,天赋极好的圣婴大王也是如此。逞强表明自己和大人一般无二,永远是少年人的第一追求。即便是玩游戏过家家,为的也是在对成人角色的扮演中,过一把作为成熟者的瘾。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阙党童子——孔子所居乡里的这个少年童子了。

君子与莽撞少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一、关注对象不同

在阙党童子与孔子的短暂接触中,两个人的关注对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这是孔子看到的阙党童子。要知道阙党童子代人来给孔子传话,整个过程是一个彼此互动的过程。孔子的关注点在阙党童子的具体做法,包括他的举手投足。说得直白点,孔子的眼中是阙党童子这个人。他看到了阙党童子这个人好不谦让的坐在成人的席位上,看到这小子走路的时候和长辈并肩而行。

试着推想一下,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阙党童子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用代入法,把我们自己代入进去的话,很可能会同阙党童子一样。关注委托自己传话的人要代为传递的话,会关注在传话过程中的言语、分寸细节,关注传话这件事儿,会关注不辱使命——不让对方小瞧自己。这个过程中,阙党童子唯一没有关注的便是人,他既忘了关注与自己相处的对象孔子,也忘了关注自己作为童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份。

人们常说,要想事情办好,先要把人做好。当一个人眼中只有事时,便很容易犯目中无人的错误,同时把自己也给丢失了。

阙党童子作为少年人,本应该在尊长前表现出起码的谦逊和礼貌,却因为过于关注事情本身,忽略了对人的关注。

二、出发点不同

孔子与阙党童子之间,或者说君子与莽撞少年之间,还有一点本质的区别,那便是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论语》的编者们实在是一群周到的君子,但凡出现有对德行上稍有瑕疵的人描述,《论语》一贯的原则是隐去姓名的。这一则做得尤其恰到好处好处。非但隐去了阙乡童子的姓名,而且也隐去了那个试图探问阙乡童子品性的人的姓名。“或问之曰”,意思是“有人问到”,这个人为什么要问“益者与?”其实,在他心中认定阙乡童子是个求上进的人。

阙党童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

他迫切需要求得他人,尤其是像孔子这样的说话有分量的人的认同。所以,在受人之托传话给孔子时,完全是努着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一定不能让别人小瞧自己。类似于今天肤浅成功学那帮人整天喊的——我一定要成功。一切言行的出发点都是“我一定要成功”。

然后,我们再掉转头来看孔子。按理说接受别人代为传话的过程,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一定也会有个出发点,这个出发点是什么?

在这段话中,没有明说,但孔子一向是有“出门如见大宾”的态度的,老人家从来都是放空自己,努力调试自己的心,把每一个将要见到的人当作最尊贵的宾客来看待的。很难说孔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但这个心态便是他做事情的起点。

貌似追求成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i,但是对未经世事的人而言,什么是成功?或许他们认为,受人尊敬,吃饭坐上席,喝酒被人先敬酒才算是成功。对于阙党童子而言,年级轻轻被人委️以重任,也算是成功。由此出发,便不难理解他和长辈并肩而行,好不谦让的坐到成人的席位上了。要是孔子肯摆酒,他逞强喝两杯也应当是顺理成章的。

要知道不是受人尊敬才算是成功,而是成功了才更容易赢得尊重的。

这些未经世事的人搞反了因果,不是受人尊敬才是成功人士,而是因为成功人士才受人尊敬。

如果说阙党童子那样的莽撞小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向外求得他人的认同的话,孔子这样的君子对之则是格外看淡的,老人家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对于外在的东西,君子看得很恬淡,对于内心的平和,则一定时极看重的。

电视剧《叛逆者》中有个细节,林楠笙为了接近朱怡贞,一门心思想着学跳舞这件事,但在老成的舞女看来,显然出发点就错掉了。她及时的提醒林楠笙——重点是如何给女生留下好印象。

我的眼里只有你时,和你在一起的事情才会是顺遂的,这是连一个普通舞女都能看得明白的道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