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律的人生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嗎?先請你回想一下,你見過身邊最自律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在我的家人和朋友看來,我是相當自律的一個人。我堅持每天讀書,哪怕再忙,我也會留出一些時間來讀書;我從2019年開始寫作日更到現在,寫了將近50萬字。不僅如此,我每年給在讀幼兒園的孩子記錄300篇以上口述日記,累積寫了20萬字。

但是,在我個人看來,我在自律方面做得並不能讓我滿意。比如,我給自己定了每天學10個英語單詞的flag,我卻眼睜睜看着它倒掉了;還有爲了鍛鍊身體,我給自己定了每天300個跳繩的目標,結果發現做不到,於是就改成了每天100個跳繩,沒想到還是完不成。

慾望的自律

就在我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我讀到了張拯寧老師寫的《喚醒你的自律力》。讀完“慾望的自律”這一章節,我就豁然開朗了,原來不是我不夠自律,而是我想要的太多了。這本書裏提到,我們每年能實現一個目標就非常的了不起。很多人年初都會設立很多的目標,但是到年終盤點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目標都沒有完成,我相信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慾望的自律”這個概念給到我非常多的啓發。作者說,我們不是要壓制慾望,而是要管理慾望。研究表明,“正是由於各種慾望的存在,才控制了人類所有的行爲。”如果把人類的行爲分解爲一系列內在慾望的組合,一共有16類基本慾望,包括認同、好奇心、食物、家庭、榮譽、理想等。

因爲我們一生都活在各種限制當中,所以不可能所有的慾望都被滿足。我們如何從這麼多欲望當中,給慾望做減法,從而找到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那個目標。慾望自律就是學會找到確定目標,這個目標應該符合你對自己人生的長期規劃,符合你的價值觀,同時也是你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因爲這個目標,你能和其他人得以不同,這就是你的確定目標。

讀完這本書,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自己今年的年度目標,只留下自己想要做和應該做的事情。

人是慢慢變得自律的

此外,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認知,原本我以爲自律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作者告訴我,不是這樣的,自律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各位,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人是慢慢變得自律的”,這意味着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爲一個自律的人!知道了這一點,是不是相當令人振奮?

你會問,既然自律不是天生的,那麼爲什麼人與人之間在自律這件事上差別大呢?這本書也給了我們答案。能夠自律的人,他的心中往往有一個一直在熊熊燃燒的火炬,就是他的動力源自於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而不是他人,這就是自律跟他律的區別。一個人爲什麼不能夠自律?不能夠自律的人,並不是說他對自己的要求不夠高,而是說他缺乏一個內在的讓他堅持做這件事情的動力,或者他還沒有從這件事情中嚐到甜頭。

這本書裏提到了“慢自律”和“快自律”的概念,什麼叫慢自律呢?慢自律關注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價值,更加追求生活的平衡和意義感。我所理解的慢自律,它是把人生放在一個很長的一個維度,更加註重的是長期的收益;而快自律讓自己更快,更高效,儘可能多地產出,儘可能多做事情。目前我們這個社會中,大部分都會推崇的是這種快自律,因爲它更注重的是短期的成效。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

這本書和其他講自律的書的不同之處在於,作者把自律給掰開了、揉碎了,給我們看了自律背後一整套的底層邏輯,給我們亮出了自律的底牌。他從慾望自律、思考自律、行動自律、情緒和身體自律五個層面,向我們介紹了自律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原來自律是你的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它不是單點突破,而是上面這麼多點均衡組合。

這本書不僅是分析了你爲什麼不能自律,而且它還給出瞭解藥,告訴你應該如何開始自律,如何從他律過渡到自律。比如說,它講到了自律的三大誤區。哪三大誤區呢?一是自律不是一天達成的,二是自律不是自虐,三是自律的過程很辛苦,但絕不痛苦。

不管你是不是一個自律的人,你都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爲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很自律的人,那麼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爲什麼成了一個自律的人,你做對了哪些事情,從而讓自己在自律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如果你現在對自己在自律方面做的還不夠滿意的話,那從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就是你爲什麼不能自律,想要成爲一個自律的人,你還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所以,如果你想成爲一個自律的人,看這本書就夠了。

我爲什麼要推薦這本書

我捫心自問,這本書應該是我在今年上半年讀過的幾十本書裏,我個人認爲最想推薦給大家的一本書。不是說我跟拯寧老師關係好纔來推薦,而是這本書裏的的確確有太多的精華內容。

我個人閱讀這本書的體驗可以概括爲三個“最”字:

第一個最字: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讀到的金句最多的一本書。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你本意想去沙灘上撿幾個貝殼,卻發現滿地都是寶石。我讀完這本書,最想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整本書的金句全部摘抄下來。

第二個最字:這是我身邊最自律的人寫成的一本書。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作者從讀書到工作的這些年,從來沒有遲到過,一次也沒有,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我每天看作者的朋友圈就會被激勵到,他朋友圈有個固定欄目叫“每日論文”。他幾乎每天都要讀一篇英文論文。我跟他線上交流過,讀前沿論文比着讀書,在認知方面至少會領先3-5年,令人特別佩服。

第三個最字:就是作者對一個問題思考的深度是我見到的最深的。作者有一個特點,他總會去挖掘問題這個背後的底層邏輯,也就是他在咱們讀書會100期線下活動上分享的“第10萬零一個爲什麼”。咱們上過得到高研究院的同學都知道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作者就會問一個問題:在這麼多思維模型之間,它們有哪些共性的地方,是不是有規律可循。於是,他提出了“元思維框架”,在這本書裏面,拯寧給出了六個環節,教我們如何去找出這樣的“元思維框架”。

你看,這是一本單單講自律的書嗎?不是啊!它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可以說包羅萬象,這是一本你在遇到問題時的祕密武器。作者正是用這些祕密武器來喚醒你的自律力。

如果今天的分享你只能記得一句話,我希望是這句:“一個人的自律力是可以培養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