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模式的空前突破,危難企業再獲生機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七部》(19)

感知共體經濟模式的實驗構想

就像沸水先從鍋邊開始一樣,感知共體經濟模式先從最需要它的羣體開始,那些需要扶助的貧困地區的小型企業,那些經營性機能尚不健全的亟待整合的個體經營者,簡言之,很需要合爲共體的小生產者和小經營者將是新經濟模式的第一批實踐者。從感知共體經濟思想出發,它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勞動者獲得自己創造的勞動價值,而並非由此發大財、賺大錢,所以,率先加入者以貧困地區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爲主,他們的目的雖然並非完全與感知倫理理念相吻合,但是他們勞動、經營的純粹性目的與感知共體經濟宗旨相契合,他們極容易認可勞動價值迴歸理念,他們只是對自己勞動價值的回報存有希望,在他們的觀念裏,很容易剔除資本的概念,他們的生產、經營的循環運轉,非常適合於共體經濟圈的運行。在扶貧開發的大背景下,由他們爲主體組合成的共體經濟圈具有可行性和示範性,可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闖出一條新路。這極容易獲得社會及國家政策的扶持。

貧困地區的小企業生產資金薄弱,經營信息閉塞,經營方式、方法粗糙,生產產品與市場消費脫節,但它們也有不少優勢,產品的原生態、傳統文化含量、具可開發潛質等特點,這些優劣勢恰恰可以通過共體經濟圈得到很好的綜合與平衡,取長補短,共體經濟圈的力量可以合力打造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另外,經濟圈的覆蓋範圍是全中國,東西南北的產品差異大,特色鮮明,經濟圈內互相協調、互相補充、互相銜接,豐富了產品特色,碰撞出新的商機。由於圈裏有先進的核算及運作機制,這種有機聯合遠勝於普通的市場競爭,圈內的整合機制和管理機制容易形成拳頭產品。這樣的集合使缺乏市場競爭能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缺乏自我更新能力、缺乏自我調節能力的生產者及經營者有了依靠,經濟圈的整體性運作會給予他們強有力的支持,使他們的生產、經營處於正常、健康的流轉之中。

這些小型企業進入經濟圈以後,全部的生產、經營行爲公開化和透明化,一方面接受監管,一方面極容易暴露出生產及經營的偏差和不合理運行,利於經濟圈採用先進的科學指導和管理能力進行糾正,使每一個運行環節都在科學的、合理的、高質高效的狀態下運行,圈內設置了強大的調度機構、調節機構和管理機構,高科技的各項技術發揮出強大的作用,每個企業都猶如一個細胞,所有的“細胞”都在協同工作,共同運轉,這種一致的、科學的、標準統一的運轉既節省了大量的原材料和成本及能源,又能得到最理想的運行結果。

圈內的各家企業服從網絡的調度、安排與管理,原則上仍然是獨立覈算、統一管理,運轉中的盈虧一目瞭然,原有的生產及經營決策者仍然負有一定的責任,仍然擁有管理的權力。員工們定員定崗,各司其職,與原有的生產、經營不同的是,圈內所有勞動者都對圈內的共體經濟負責,接受圈內核定的勞動價值報酬,接受感知論的三觀界定,接受圈內的自動化管理,同時,也要對自己的經濟行爲負責。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需接受圈內的管理懲罰,直至按規則退出圈外。經濟圈設立了嚴格的規則,進入圈內必須嚴格遵守。規則設有退出機制,不適合圈內運作的企業,可全身而退,待條件具備時,再行進入。

由於共體經濟圈屬於實驗性操作,首批試點進入的企業需經過仔細選擇,將具有自我基礎運轉能力或有一定自有實力的企業選擇入圈,進圈企業的“健康”程度是經濟圈能否運轉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也得進行產業組合和機能搭配,就如人體一樣,只有身體各個部分、各種機能都搭配合理、正常運轉,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運行。也就是說,經濟圈的科學性即合理性組合,是共體經濟能否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

當然,經濟圈的實驗也可以吸收優勢企業部分介入,即他們在認可感知理念,服從經濟圈規則的前提下,歡迎投入其中,對於經濟圈的有機組合將起到積極作用。另外,對於經濟圈實驗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感知論的經濟觀以及倫理觀,作爲企業文化出現的感知理論在制定規則、確定分配原則等一系列問題上作綱領性指導,在新舊兩種經濟理念和兩種經濟體制的過渡性實驗中,思想的變革佔有重要意義,甚至是決定性意義。(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