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犯低級錯誤的人或許是被人工智能最早替代的那批人

這兩天,正好與多方有文件往來,意外發現他們都出現了類似錯別字這樣的低級錯誤。

週一,收到市場部發來的關於“客戶接待規範”的徵求意見稿,裏面有一頁PPT寫的公司名稱是小A以前公司的名稱;週二,收到人力部發的“高管分享會”通知,把高管會第4期寫成了第1期;週三,審計小B先後找我解釋研發成本與管理成本數據異常問題,但最後都發現是她統計錯誤;又是週三,收到項目部申請深圳創新人才操作指引,深圳市稅務總局寫成了深圳市“水”務總局;還是週三,複覈薪酬崗同事打算提交至審計處的資料,兩處“因未提前”寫成了“因爲提前”。

讀書時,我每次數學考98分,都會爲自己辯解道:“題目都會,就是粗心了點。“還記得,小學某次考試抄我答案的同學考了100分,而我只有99分。遺憾的是這個情況持續到了大學,那時候我酷愛高等數學,誇張的時候班上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都直接或間接地抄襲我的作業。但有一次,我粗心寫錯了,而抄襲的同學並沒有告訴我。於是,只有我做錯了。


寫在最後,小時候,我們總是志向高遠,覺得未來的自己都是身披鎧甲、衝鋒陷陣的將軍。像寫錯字、看錯行、算錯數這類“用點心”就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長大後,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80%的人生都是平淡無奇的,而“用點心”卻一直在爲這平淡無奇的日子保駕護航。粗心意味着出錯,出錯就意味着我們不專業、不可靠、甚至難以重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