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讲透《茶疏》37:伺茶童子的行为规范

童子

    煎茶烧香,总是清事,不妨躬自执劳。

    然对客谈谐,岂能亲莅,宜教两童司之。

    器必晨涤,手令时盥(guàn),爪可净剔,火宜常宿,量宜饮之时,为举火之候。又当先白主人,然后修事。

    酌过数行,亦宜少辍。

    果饵间供,别进浓沈(shěn),不妨中品充之。盖食饮相须,不可偏废,甘𬪩(nóng)杂陈,又谁能鉴赏也。

    举酒命觞(shāng),理宜停罢。

    或鼻中出火,耳后生风,亦宜以甘露浇之。各取大盂,撮点雨前细玉,正自不俗。

江泳解读:

童子

    煎煮茶叶和薰香,是十分清净雅致的事情,不防自己亲自来做。

    然而和宾客相谈甚欢、十分融洽,又怎么能亲自操持呢。这时宜让两位童子来做这些事情。

    泡茶的器具,要在早晨就洗涤好,手要时刻清洗,指甲要剪干净,煮水的火要随时保留好,等到了适合饮茶的时候,就燃起火来伺候。

    另外当提前禀告主人,然后再开始准备茶事。

    倒了几轮茶之后,宜稍作休息一会。

    中间间隙可以提供一些糖果点心等作为茶点,另外准备一些稍微浓郁一些的茶水,这时一般不妨用一些中等品质的茶。吃的喝的互相搭配,不要偏颇,美好的酒食混杂在一起,又有谁能品鉴好茶呢。

    开始举杯饮酒的时候,茶事应该停了。

    有时鼻子里上火,或耳朵后面觉得有风,也应该用一些茶来去火。各人拿一个大的茶碗,用热水泡一些雨前茶,正是恰到好处。

    童子,一般指未成年的儿童。这里说的是未成年的杂役,也就是仆人。主人招待客人的时候,在旁边进行茶事活动。在明代,有专门进行伺茶的童子,一般的面目清秀进行奉茶,称呼他们为“文僮”。

    明代茶学家冯可宾在其《芥茶笺》里说:茶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倘佯、睡起、宿酲、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适宜饮茶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闲暇无事的时候、趣味相投的茶客、安静就坐、以诗词助兴、可挥毫泼墨、安闲自得、酣睡初醒、酒醉未醒、有新鲜果品茶点、雅静的茶室、茶艺了然如心、可欣赏品鉴、文静伶俐的茶童。这十三项都是适宜喝茶的情况。这说明,在明代一些文人雅士家里会有伺茶的童子已成喝茶的标配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童子呢?童子在茶事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

    前面的篇章有说过,一般招待的客人少,三人以下的时候,只需要点燃一个炉子;如果超过三人有五六人了,就需要点燃两个炉子,这时就需要一个童子来照看了,除了有烧水煮茶的童子。在某些时候,还需要有童子来做一些泡茶倒茶的细致活。

    进行茶事活动,首重卫生,茶具提前洗好,手要清洗干净,指甲要剪干净,茶也需要清洗去除灰尘。这些一般是由主人亲自做的事情,由于在与客人相谈甚欢无暇顾及的时候,就由伺茶童子来进行。

    所以伺茶童子需要具备进行茶事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根据主人招待客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要准备好茶点,穿插其中。开始饮酒则茶事暂停,吃的喝的相互搭配,细节要做到位。

    许次疏是一个讲究的人,对伺茶童子的要求也比较细致于微。这一篇文字,类似于伺茶童子的行为规范。 

    关于明代伺茶童子的情况,我们今天可以通过观看明代文人的绘画来做进一步的了解。明代的文人文征明作有《惠山茶会图》一画传世,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根据上面的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征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在画中左下角,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伺茶童子,一位正在取火烧水,另一位正在准备茶具器皿。惟妙惟肖,十分写实。


下一篇解读:饮时

未经过本人同意,请勿复制粘贴传播!

❤ zjy000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