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革:主角是資本家還是勞動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七部》(39)

共體經濟對勞動者身份的改變

在過去的僱傭關係中,勞動者的地位與工具相當,就跟需要工具的效率最大化一樣,資本主體需要勞動者的勞動力發揮到最大化。勞動者的身份是隱匿的,我們從產品和服務中往往覺察不到勞動者的存在,勞動者以勞動換取了工資以後就消失了,勞動者不但在經濟活動中沒有地位,甚至於,勞動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存在感,我們忽略了生活中的價值從何而來,我們最容易忽略勞動的存在,因爲與資本運轉的作用相比,勞動過程微不足道,即便勞動者獲得再高的工資,也不過是對於資本主體的肯定,資本高於勞動,這已經是人們固有的觀念,資本家高於勞動者,無論勞動者給生產產品賦予了多少勞動價值,無論勞動者創造了多高的使用價值,都是忽略不計的,我們不可能讓高效的機器擁有存在感,勞動者在經濟運作模式中的位置決定了他們的存在,他們只不過是資本盈利的過程和工具,他們並無社會地位可言,不是勞動者羣體巨大,是勞動本身歷來被忽略。

在以資本爲中心、以資本來推動的經濟運轉中,勞動者勞動的目的也是爲了資本的盈利與增值,從來沒有誰把勞動價值看作經濟運作的重要指標,盈利多少纔是硬道理。勞動者爲了資本的盈利而付出勞動,這是一種多麼怪異的倫理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勞動者有主導地位嗎?任何一個生產過程及因素的改變,都會超過勞動者的作用,工具的革新和生產技術的革新,都會超過勞動者在生產中的作用,現代科技不斷用高、精、尖技術來取代人工操作,勞動者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在生產力不斷提高和不斷進步、現代化、智能化以及無人化操作的進程中,勞動者的地位何在?經濟與人的倫理關係怎麼發展?勞動還存在嗎?

在加速變化的經濟狀態中,資本家、勞動者甚至消費者的角色都開始感到難堪,在整個瘋狂運轉的經濟活動中,只有資本與技術在狂歡,人都變成了被利用的對象,成了資本遊戲的木偶,資本在魔法式的增長或減少,勞動的意義被高技術手段架空,資本家們猶如坐上了瘋狂過山車,而消費者們就猶如被放牧的羔羊,這都是舊經濟模式在新的經濟狀態中呈現出來的暈眩症,不但勞動者在當下技術革命的爆發中不見蹤影,所有的人都在迷失,資本的大起大落讓人不知所措,連消費者的生活都被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所淹沒,其反應就是不知道應該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是資本創造了生活?還是勞動創造了生活?這問題再糊塗下去已經是不行了,勞動者身份的還原已經刻不容緩,勞動者不但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經濟活動的目的,共體經濟思想及其運行模式重新澄清了經濟的相關關係,生產資本和技術手段只是具備了勞動的條件和勞動的手段,勞動者纔始終是經濟活動的主人。資本和技術本身並不創造任何勞動價值,資本和技術必須要靠人才能實現以及提高勞動價值,技術革新使勞動效率提高,但最終實現勞動價值的仍然是人,是勞動者。在當今的高科技環境中,勞動的形式和勞動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勞動的性質未變,勞動的目的未變,仍然是儘可能地創造使用價值,而並非資本的數值。共體經濟還原勞動的本質意義,意在還原經濟的最終目的——服務於人。

共體經濟中的勞動者回歸到主體的地位,共體經濟就是創造勞動價值的經濟,只有在這種經濟模式中,勞動價值才得以顯現出來,更高的技術手段和更好的使用效果體現的就是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勞動者的潛力才得以充分發揮,勞動者的真正價值才真正得以顯現,這不同於資本運作中勞動者的隱匿,勞動價值成了勞動者實現自我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勞動價值完成了勞動者的存在,勞動者在高價值的勞動創造中創造了自己,這與作爲資本賺錢的工具有本質的區別,創造更高的勞動價值就是勞動者最有意義的工作,和最願意爲之奮鬥的事業。

沒有哪一種經濟體制將勞動者作爲經濟活動的主人,也沒有哪一種經濟模式將創造勞動價值作爲經濟運行的目的,共體經濟模式是勞動者進行勞動創造的最佳方式,它既不是個體式的作坊,也不再是資本牟利的工具,這種模式可以如實又完整地體現勞動者各方面的勞動創造力,而先進的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又將把勞動創造的價值覈算得一清二楚,勞動者不愁勞動創造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或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又不愁個體式的獨立生產得不到各種需要的支持,這種狀態是勞動創新的理想情景,是勞動者實現自己的理想之地。

勞動者沒有理由不進入到這種沒有矛盾的經濟模式之中,這種經濟模式就是對勞動者與生產力的極大解放,因爲勞動者是爲了自己的勞動價值而工作,而所有的勞動價值都將如實地成爲自己的勞動報酬,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勞動價值都得在使用價值中兌現,這環環緊扣的圓滿邏輯的運行結果,就是我們重新開始的幸福生活。(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