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控制,養育身心健康的寶寶

4歲的梓豪特別安靜膽小,幼兒園的活動課上,他不敢滑滑梯,不敢爬猴子架。當有小朋友從他身邊奔跑而過,他都會嚇得大哭。究其原因,是怕被撞倒怕摔。他還很怕貓狗,一些兇猛動物的塑料玩具他都不敢摸。他的焦慮程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同齡孩子。當老師耐心詢問,他並沒有被撞倒摔跤或被貓狗咬抓的記憶。

原來,梓豪是家裏三代單傳的二胎兒子,媽媽生他時他姐姐都20歲了。父母對他呵護備至,生怕他磕着碰着。他們對各種潛在危險的焦慮和擔憂一點一滴地影響着他,漸漸地,他成爲一個嚴重焦慮的孩子。

寶寶0~5歲的嬰幼兒階段,尤其3歲前,需要父母24小時的照護,當寶貝不肯好好喫、快快睡,充滿好奇地爬高上低,與“不聽話”的娃鬥智鬥勇是父母每天的功課,過於膽小的梓豪讓我們看到,父母的養育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怎樣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寶寶?

英國育兒專家薩拉•奧克維爾--史密斯的《讀懂孩子,溫和養育》介紹了寶寶的大腦發育特點,讓父母瞭解到哪些情況對孩子而言是正常的現象,面對麻煩時不再滿心憂慮;分析常用的幼兒行爲控制方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理解孩子,應對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考驗時的七大策略:掌控(Control)、節奏(Rhythm)、理解(Understanding)、溝通(Communication)、個體(Individual)、迴避(Avoidance)和愛(Love)。

一、爲什麼幼兒不是“小大人”?

當孩子一次次將抽屜裏的東西扔到地上;當他在超市裏大喊大叫;當他不肯分享玩具,哪怕小夥伴正大哭不止……面對父母的尷尬和抓狂,爲什麼孩子卻無動於衷?因爲幼兒的大腦與成年人的不同,他們思考和感覺的方式也和成年人不一樣。

美國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凱恩的三重腦理論,解釋了大腦的功能及發育。簡單地說:大腦有三個彼此互相作用的主要部分,分別是爬行動物腦(腦幹和小腦)、哺乳動物腦(杏仁核和海馬體)、人類腦(新皮層)。爬行動物腦控制我們的基本身體機能,如呼吸、消化和溫度調節。哺乳動物腦控制情感活動,賦予我們感受和給予愛的能力。新皮層是批判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場所,諸如移情、自我意識、控制衝動等社會性表現都是新皮層的功能。幼兒大約四歲開始發育新皮層。

多數學齡前兒童由於大腦發育的限制,不具備理解邏輯和推理所需的大腦神經聯結。對幼兒來說任性、情緒化和自我中心是正常的。

二、常用獎懲措施的負面影響

養育孩子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良好習慣和品質的過程,爲了讓孩子的言行符合期待,許多時候不得不採取獎懲措施,可只顧眼前缺乏深思的賞罰,不僅難以湊效,還會產生負面影響。

書的第五章,作者講了兒子9歲時的一件事。有次,她讓兒子幫忙擺餐桌,兒子問,如果這樣做我能拿到什麼?我可以拿2英鎊嗎?

那些爲鼓勵孩子整理、刷牙和喫蔬菜而貼滿獎勵圖表的貼紙,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孩子的行爲動機。“如果…就…”的外部激勵方式,孩子學到的不是“是非”,是爲得到獎勵才約束自己。

今天是2英鎊,明天是3英鎊,十年後會是什麼?作者寫道。

當幼兒犯錯,不聽勸阻非要做某件事,父母急惱之下對他大聲斥責,或把他獨自關在房間裏,其實是在勉強孩子獨自面對恐懼和自己的強烈情緒。感受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使孩子不得不壓抑和隱藏強烈情感,這些埋在心底的傷,影響着少年或成年後的心理健康。

胡蘿蔔加大棒的管教方式,目標是控制孩子的行爲,卻沒有充分重視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關注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

三、讀懂孩子,溫和養育的策略

幼小的孩子經常會感到受傷、生氣或害怕,製造麻煩,其實是他們遇到了困難在尋求支持和幫助。作者提出的CRUCIAL育兒策略,幫助父母們找到更好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應對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咬人或打人。CRUCIAL指導下的處理策略是:

1、掌控

孩子咬人或打人的行爲,通常是出於沮喪,並且與生活的變動有關,如新生兒出生或剛開始上幼兒園,新情況讓孩子感到失控。

每天與孩子花10分鐘玩一對一的遊戲,由孩子決定玩什麼、如何玩,你完全配合他並給予百分之百的關注。遊戲結束時告訴他,明天還會有“特殊遊戲時間”。

2、節奏

節奏的意義是可預測。如果孩子對他們的一天有可控感並瞭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感覺更安全舒適。因此要儘可能讓孩子的日常生活保持可預測的節奏。

當孩子打人或咬人,告訴他們“那會很疼,會讓別人疼哭的”,然後提供替代方案,如打靠墊或咬磨牙棒等。讓孩子自己選擇生氣時的“出氣對象”可以幫助他們提升掌控感,生氣時有確定的發泄物品也能給他們安全感。

3、理解

孩子咬人或打人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或許是緩解出牙的不適,或許是覺得有趣,也可能爲博得關注,無論怎樣,相信孩子沒有惡意,也不是故意惹惱你。

4、溝通

與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幼兒溝通可以藉助手勢、描述不同情緒的卡片或玩具,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父母要注意的是,說出你看到的:“我看到一個小孩很生氣,因爲他的玩具被拿走了,但咬人會傷害別人。如果你想咬,可以咬磨牙棒。”另外,要始終堅持一致的溝通方式。

5、個性化

不同的孩子可能有相同的行爲,卻不會出於同樣的原因。所以父母需要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及對孩子的瞭解做出反應。並沒有適合所有孩子的方法。

6、迴避

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場合或遊戲活動中咬人或打人,暫時將他帶離,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平靜的時間。當孩子在與小朋友們玩耍時變得明顯焦慮,也可以提前結束活動,這向孩子表明他的需求能夠被滿足。

7、愛

身爲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的基礎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焦慮,養出“惹禍精”未必是你做錯了什麼,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時間,平和才更有力量。

當孩子挑食、哭鬧或其它有挑戰的情況,都可以使用CRUCIAL育兒策略,它的基礎是尊重平等和耐心。


對父母而言,孩子是天賜的寶貝,養育孩子,同時也是重溫成長的過程,《讀懂孩子,溫和養育》使得親子間的陪伴更溫暖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