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

王弼注本: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帛书校勘整理本: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既有时间的永恒,也包含空间的无限,天地宇宙,无限广大久远,这无疑是相对于人类的寿命和视野而言。即使宇宙也会消亡,但相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永恒的。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不是永恒的,宇宙在不断膨胀,它终有灭亡的那一天,太阳系、地球更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宇宙的年龄大约有138亿年,宇宙的最大直径约930亿光年。地球已经46亿岁,地球的评均直径不到1.3万公里。

不考虑人类的恣意妄为给地球带来的伤害,也不考虑天体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其他星球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地球本身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大约6.5亿年后太阳将成为红巨星,等到太阳的内核燃尽的那一天,其重力将无法吸引住全部物质,导致其体积不断膨胀,地球表面的气温将不断升高,直到被太阳吞噬。

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3D计算机模型研究得出结论,大约10~20亿年后,地球将不再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因此,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太空中新的家园,因为终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逃离地球。我们中国人更加浪漫,在《流浪地球》中,中国人带着地球一起奔向希望的远方。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老子这句话的喻体虽然有点问题,但他的结论却是千真万确的。相对于人类的短暂寿命而言,天地当然是长久的,也是不自生的。

在人类的认知里,没有比天地更长久的了。地球保持一种适宜的、稳定的状态,没有剧烈的变化,就是一定程度上的不自生。

从更宏观的视野观察,天地是运动的、自生的,所以它不是永恒的。

从本质上讲,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所谓的自生就是根据主观意愿采取某种行动以达到某种目的。而天地是没有主观意志的,它遵循自然之道自然而然地运行,它不自生,所以是长久的。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一般的人都把这句话理解为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这是典型的儒家解读,背离了老子的本意。老子所谓圣人就是明道之之人,丝毫没有儒家伦理道德的内涵。

帛书本“退其身”王弼作“后其身”,“退”字更佳,因为“退”并不与“先”相对应,退相对于道而言,先相对于人而言,它们的参照物是不一样的。王弼改成先后,在理解上就是错误的。

退其身,是说不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道之上,永远把道摆在前面,做任何事情都以尊重道为前提。结果是“身先”,比别人,那些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欲望而不循道行事的人,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外其身,做一件事,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是首先把自己的利益放进去考虑,而只关心是不是合乎道,那么最终的结果,自己的利益自然就能体现在里面。

马云开办阿里巴巴,最初的想法是要帮助小企业将产品卖到国外去这件事,也不是刻意帮助某个特定的人,不是谋划着如何从中赚钱,先把事做好,事成了,马云的利益就自然得到了。

本质上道是他的遵循,体现为先成就广大小企业,先成就客户,再成就阿里巴巴,最后成就自己,所以他在互联网创业中生存了下来,而且成功了。这就是身存,身先。而那些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大量的互联网创业者没有活下来,更不要说成功了。

如果把国家类比为天地,国家的财富不可自生,应该先让百姓富裕,国家从中取其什一二,则国家强盛。不顾百姓死活,强征暴敛的国家,则必灭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愧为圣人之举了。

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与,通“欤”字,语气词,表示感叹、反诘。不正是因为圣人不是先考虑自己,所以才能成就自己吗?因为得道的人无私心,所以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这里的私与公相对,指自己的,不是贬义的自私之义。

公私是一体两面,不是对立的。成功是私,敬业是公。

不考虑自己能否功成名就,先考虑正道要求我应该如何做事造福社会,就是退其身,外其身。它往往比一心一意想着赚大钱出人头地的急功近利者更能成功,更早成功,这就是身先,身存。

老子并没有扬公贬私之意,公私是相辅相成的。试想如果一个人只顾工作,只顾他人,不顾家庭,不顾自己,其实是把私摆在前面了,是刻意的,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羽毛了。

遵循大道,成就大事业,成就大公,不问个人得失,必然成就自我,这是正道。

道德经第六章主要讲生,阴阳和合而生。这一章其实是讲长,如何续存、壮大。


写完这篇对老子道德经第七章的理解和感悟,我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然后打开音乐,静静地端坐,慢慢地闭上双眼,挺直脊椎,想象着头颅轻轻地往上顶。

放松头顶,放松双眉,放松脸颊,放松耳朵,放松嘴唇,放松舌头,放松牙齿,把施加于它们的上面的力量全部卸掉。

放松肩膀,放松手臂,放松十指,放松胸膛,放松腹腔,放松臀部,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脚掌;

放松全身的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就这么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体会着气血的涌动,不做一丝的对抗,任由情绪起起伏伏,不生一丝抵抗的意念,全然地接受它们。

感受到背上阵阵地潮热,腰酸,腿胀,脚发麻,气息有些许急促,依旧一动不动。

从头到脚再放松一遍,任由身体大大小小的变化,没有一丝抵抗,就这样静静地过去了半个小时。

我开始想象春天来到了大地,种子在地底下膨胀炸开,幼苗顽强的钻出地面,我来到了一片空阔的山林,树木非常高大挺拔,地面灌木丛生,绿草茵茵,我置身于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一只麋鹿警觉地四处张望,竖起耳朵聆听周围的声音,一只斑斓大虎在草丛后静静地站着,睡眼惺忪的样子,眼光迷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该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吧。

我走过一段断碑石桥,下面的水静静的,没有一点流动的迹象,但我分明听到潺潺的水流声,细细地,脆脆地,我一直往前走,水流声时隐时现。

头上传来鸟儿啾啾啾啾地鸣叫,我擡头寻找鸟儿的踪迹,只看到一直松鼠在树枝间窜来窜去,透过高大的树冠的缝隙,我看见了一片蓝天,白云悠悠地飘着。

我的眼前出现了广袤的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大江大河蜿蜒其间。

突然,天空下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密,绵绵不绝,树叶上挂满了水珠,蕨叶湿漉漉的在微风中摇动,修长的芦苇被压弯了腰。只听到雨声,没有鸟儿的鸣叫,只看到树木草丛,看不到麋鹿、老虎和松鼠。

我来到了一池荷塘,细雨静静地洒在水面,朦胧之中,冬天残留下来的枯干的荷叶依旧蜷缩着,新荷叶已经零零落落铺成开来,有几只青蛙停留在荷叶上,然后扑通一声跃入水中,不知从哪里传来呱呱呱咕咕咕的蛙鸣。

突然,雷声隆隆,我睁开眼,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现在正是夏季的七月。雨势很大,天空灰蒙蒙的一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