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西映:日本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運動的興起 文森特·凡·高和日本 從南蠻到明治:日本藝術在西方的存在與反響 東西方藝術的絕妙碰撞 延伸閱讀

今天是展覽風向標知美君——

“生生·浮世之光 日本妖怪大展”北京開展啦!

展覽時間:2021年6月26日—8月31日

展覽地點:北京798藝術區798藝術工廠

在這次展覽中,觀衆可以看到許多江戶版的浮世繪妖怪名作,以及不同領域的藝術大師們因浮世繪而創作的藝術品,大家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浮世繪的“妖力”,感受日本妖怪的演化歷程。

日本的繪畫對於印象派、現代藝術運動和其他畫家的影響人所共知,而明治時代製造的漆器、金屬製品、陶器、琺琅和其他應用藝術等也曾經頻頻亮相於世博會,並越來越多出現在頗具影響力的藝術品經銷商的畫廊以及巴黎和倫敦的時尚商店中,如同著名的日本繪畫作品一樣,也深刻地影響着西方藝術家和手工藝者。

19世紀日本藝術究竟是如何飄洋過海,使印象派覺醒,甚至促成西方現代藝術的誕生?

來聽聽大英博物館策展人的專業解讀吧!


[英] 格雷戈裏·歐文 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一起回望藝術史上這段東西方藝術的永恆邂逅——


文森特·凡·高和日本

藝術家文森特·凡·高非常欣賞日本版畫,他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曾提到,注視着它們會讓自己感到“幸福和快樂”。

凡·高早期的繪畫作品主要描繪了陰沉黑暗的農民生活場景,當他1886年移居巴黎與提奧同住時,深深愛上了日本版畫豐富明朗的色彩。

同年,巴黎人對日本藝術的追捧達到頂峯,城中至少有四十家販賣明治時代(1868—1912年)日本藝術品的專賣店,其他商店也在銷售同類商品,包括富麗堂皇的現代百貨公司。

顯示荷蘭人在出島的畫卷的細節  1750—1800年 水墨設色紙本畫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抵達巴黎前不久,凡·高在安特衛普第一次見識到了日本木版畫,受到這種藝術形式的吸引,他開始收集它們。

隨着對這種繪畫藝術的欣賞之情與日俱增,他將其提升至與西方古典藝術領域公認的傑作等高的地位,並隨之創作了三幅具有“日本趣味”的作品,即受到日本畫家影響的作品。


《北齋漫畫》 第二卷中的葡萄牙火槍手 

1816—1817年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V&A Images)

凡·高對日本藝術的欣賞變成了一種堅持,他認爲現代藝術的未來必須指向日本藝術,必須受到日本藝術的完全啓發。“在我的想象中,我一直身在日本。”他在普羅旺斯工作時如此寫道。

他用“日本之眼”觀察周遭的所有事物,留意自然環境的細枝末節:“試想一下,這完全像是天真質樸的日本人教給我們的一種宗教,他們如同花朵一般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莫札林蒔繪漆箱,1640年 漆器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凡·高在巴黎時承認自己只是日本藝術品的小收藏家,與龔古爾兄弟無法相提並論。他曾在1888年寫道,自己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除了常見的版畫,還有其他東西。”

可能他對其他形式的日本藝術不太感興趣,但他肯定看到過裝飾性的工藝品,因爲巴黎商店不僅出售日本木刻畫,還有大量的瓷器、琺琅、金屬製品和漆器。

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凡·高曾是西格弗萊德·賓店鋪的常客,後者是當時日本藝術品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交易商和收藏家,1887年底凡·高曾向他購買了幾幅版畫。

南蠻屏風,描繪了葡萄牙的一艘船抵達長崎(Nagasaki)的情景  1600—1630年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凡·高擁有近五百幅日本版畫,其中很大一部分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凡·高美術館中,上面帶有“中國帝國”(L’Empire Chinois)的印章,這家位於薇薇安拱廊街(Vivienne)55號的商店於1856年開張,是巴黎早期出售日本貨物的店鋪之一。 

凡·高可能還從起立工商會社購買版畫,該公司於1874年在日本成立,旨在向西方市場推廣日本藝術品,從1878年開始在法國做生意。由於凡·高於1887年初在這家公司的包裝箱蓋上繪製了靜物畫,我們可以推測出他熟知某些由該公司供貨的商店。


《三本書的靜物》(正反面) 1887年  木板油畫  文森特·凡·高  凡·高美術館,阿姆斯特丹 (文森特·凡·高基金會)

凡·高一定看過不少日本的實用藝術和裝飾藝術,但他從未在信中提及。提奧對這門藝術應該是有所瞭解的,因爲他不僅擁有一個日本面具(從凡·高的書信中得知),還贈送給母親一個景泰藍花瓶,凡·高爲其繪製了靜物畫。

畫作如今下落不明,但由凡·高家族捐贈的花瓶完好地保存在阿姆斯特丹的凡·高美術館中。將如此簡單優雅的物品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家直接聯繫在一起,似乎是介紹明治時代藝術恰當的開場白。

未署名的景泰藍花瓶 

約1875年 凡·高美術館,阿姆斯特丹 (文森特·凡·高基金會)


從南蠻到明治:日本藝術在西方的存在與反響

19世紀下半葉,歐洲的博物館、私人收藏家乃至普通市民都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收購日本藝術品,常常一擲千金。

西方市場充斥着日本衆多流派的工匠製作的新潮物件,尤其是金屬製品、漆器和根付(裝飾用的微型拴扣),它們的種類和風格吸引着癡迷於物品分類的西方收藏家,而日本的新流派爲分類提供了嶄新而令人激動的素材。

“日本市場” 《風景畫報》,1873年,325頁 

愛德華·卡斯特雷斯  大英圖書館 

一家店鋪的手繪照片 橫濱,約1868年 

費利斯·比託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神戶和橫濱是當時的兩個主要貿易港口,西方遊客一窩蜂湧向那裏,還有京都的古董街新門前通,一整條街的經銷商如雨後春筍,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當時著名的貿易公司之一由大關彌兵衛(Ozeki Yahei)創辦,從事出口批發業務,在東京和橫濱各設一家店。

橫濱的店叫武藏屋(Musashiya),於1862年開張,位於當時日本主要的開放港口,完美迎合了欣欣向榮的日本藝術品貿易,大關彌兵衛和兒子定次郎(Sadajiro)很快就委託藝術家創作專門出口的商品。

大關彌兵衛的店鋪“武藏屋” 深滿池銅版所  橫濱 私人收藏,英國

優質的日本藝術品唾手可得,給予西方製造商直接的影響和啓發,這些作品充滿“異國情調”的樣式、形狀和設計,展現出的高質量的技能以及高標準的工藝令西方鑑賞家大爲讚歎,這種嶄新的、與衆不同的美學的出現,似乎爲當時關於設計未來的辯論提供瞭解決方案。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從西格弗萊德·賓那裏收購的日本銅器;

古色古香的青銅花瓶  約1875年  簽有“大日本明治時代金谷五郎三郎第九代造”

克里斯托弗·德萊賽對日本藝術在英國的傳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撰寫關於日本藝術的文章、做演講,並作爲交易商進口日本器物,1876年,他成爲第一位赴日的歐洲設計師,並隨後寫下了自己的經歷。


應用裝飾性銀盤:英國,1878—1879年 製造商丹尼爾和查爾斯·霍勒(Daniel & Charles Houle)標記

西方世界對於日本的普遍看法還存在更加通俗的一面,除了日本主義(日本美學對西方藝術的深刻影響)的盛行,還出現了“日本趣味”,泛指對於充滿異國情調的日本產生的一種膚淺的推崇,這在中上層階級十分流行,如果一個客廳沒有擺放日式扇子或茶壺就不能稱爲體面。

用日本漆裝飾的鴕鳥蛋,帶有日本和法國的金屬底座,約1872年 

費爾南德·瑟斯瑪,費迪南德·巴貝迪安  

巴黎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漂亮房子》(The House Beautiful)的卷首插畫 

1878年 沃爾特·克蘭 斯克里布納和阿姆斯特朗公司出版 紐約,美國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當時幾本雜誌紛紛發表文章,介紹人們是如何將日本物品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懷着興奮的心情期待新商品,從而展示歐洲民衆與時俱進的精神。

在1876年12月23日出版的《建築師》(The Architect)中,戈德溫描繪了人們在利伯蒂百貨公司門口等待新一批商品到來時的混亂場景:

“能夠在一個陳列整齊且庫存充足的日本商店逛一逛不失爲倫敦生活的樂趣之一……聽說新到了一批日本扇子,並且要在攝政街盡頭的某個小商店開箱,我首先趕到了英日商店。

那裏聚集着很多人:一位尊貴的旅行家把和藹可親的老闆拉進一個角落;著名的男爵等在一旁,玩弄着一把羽毛撣子;兩位知名的建築師在另一個角落詢問售貨員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三位傑出的畫家帶着他們的妻子,把樓梯擠得水泄不通;一羣貴婦則佔據了剩下的空間……”

英日風格的櫥櫃設計  1872—1879年  愛德華·威廉·戈德溫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與此同時,面對日本迅速崛起成爲工業化和軍事化的世界強國,西方不滿情緒滋生,不願相信眼前的現實。

一些畫作,例如弗蘭克·狄龍的《丟失的毽子》,仍延續着溫柔的神話,充斥着極度浪漫的拼湊和西方人臆想中的日本元素:一成不變的甜美少女、刀劍、櫻花、仙鶴以及其他並未遵照日本方式擺放的物品。


《丟失的毽子》(The Stray Shuttlecock) 布面油畫 1878年 弗蘭克·狄龍(Frank Dillon)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除了在大型國際展覽會上展出的“官方”日本,還存在更多與日本藝術和日本人邂逅的途徑。日本村(Japanese Village)於1885年1月10日在騎士橋的漢弗萊大廳開放,爲英國民衆提供了一次瞭解“真實”日本的機會。

熟練的日本工匠和工人,無論男女都身穿絢麗的民族服飾,向人們展示本國的禮儀、風俗、藝術產業。雖經歷數次挫折,展覽一直持續到1887年,且參觀人數衆多。

日本村的海報 阿爾伯特·蓋特(Albert Gate) 倫敦,1885年 大英圖書館

雖然那個時期的大多數收藏家從未去過日本,但有些曾經到訪,且購買了大量物品,默頓·拉塞爾-科特斯(Merton Russell-Cotes,1835—1921年)就是其中之一,這位維多利亞時代的旅行者是彼時的名人,1885年他攜妻子一同前往日本,帶回了一百多個裝滿物品的箱子。

威廉·亨利·範德比爾特家中的日本客廳紐約,1882年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圖片庫

皇家浴場酒店的日本客廳 伯恩茅斯,1886—1892年 拉塞爾-科特斯藝術畫廊和博物館 伯恩茅斯

他在自己位於伯恩茅斯的皇家浴場酒店(Royal Bath Hotel)開設了一個“日本客廳”,並正式邀請客人蔘觀自己的收藏。

拉塞爾-科特斯隨後在酒店場址建造了一座新房屋,即東崖廳(East Cliff Hall),包含一個日式花園,花園內設有池塘、橋樑、神社和香爐。

可以看出,歐洲人收集日本藝術品的整個過程中,物質實體隨處可見:從展覽會到經銷商,從集市到商店,爲人們創造環境瞭解這些藝術品的品質和工藝。日本物品無處不在:“當前跡象似乎將日本視爲下一季的流行趨勢……一切都是日式的。”

[英] 格雷戈裏·歐文 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東西方藝術的絕妙碰撞

日本藝術和文化對西方藝術家的影響經久不衰,這本書將爲您介紹,19世紀日本藝術究竟是如何飄洋過海,使印象派覺醒,甚至促成西方現代藝術的誕生?

匯聚世界藝術館珍貴館藏,讓藏品開口“說話”

精心挑選收藏於世界各地的日本明治時代藝術品,更收錄印象主義大師馬奈、莫奈,後印象主義巨匠塞尚、凡·高、高更等巨匠對日本藝術的致敬之作,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不僅是瞭解19世紀藝術的必讀好書,更是收藏家不可錯過的必備藏品。

來一場藝術的“視覺巡遊”

書中內含百餘幅精美插圖,全景還原19世紀日本的陶瓷、琺琅、漆器、絲綢乃至浮世繪,這些充滿東方風情的藝術品在西方的大型展覽會上一經展出,便迸發出燦爛的光芒,讀者則可以從那些手繪圖、照片、畫作等中瞭解到19世紀日本藝術的輝煌。

專業作者背書

本書作者格雷戈裏·歐文曾擔任大英博物館策展人,1992年加入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擔任亞洲部的策展人,其餘作者也均爲藝術研究領域的重磅人士,如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博物館館長泰豐·貝爾京、凡·高美術館館長阿克塞爾·呂格、東京國立博物館策展人橫溝廣子等。

延伸閱讀

《浮世貓百景》

有書至美 編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本書將向大家介紹最爲著名的關於貓的浮世繪。浮世繪其實有很多種類,其中,最能抓住現代人的心的,就是描繪“貓”的浮世繪了。野性、不羈、自由自在的貓,牢牢抓住了人們的心,在現存的浮世繪作品中,有很多可以讓人深刻感受到“愛意”的貓繪畫,那個時代的人們也和貓一起生活,也一樣疼愛着它們。

《浮世花鳥繪》

有書至美 編著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日本人自古以來便有吟花詠月的情致,受到中國花鳥畫的影響,日本形成了獨立的花鳥繪體系。特別是到了江戶時代,浮世繪成爲繪畫的主流,花鳥繪作爲其中的分支,自開一派風雅世界。花、鳥、魚、蟲,甚至傳說中的神獸等都屬於浮世花鳥繪的創作題材……本書介紹浮世花鳥繪的發展與代表性畫師的作品,以圖文相結合的形式解讀浮世花鳥繪的詩情、古韻。

《浮世美人繪》

有書至美 編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美人繪”是日本繪畫經久不衰的一個主題,書中主要截取300餘年浮世繪發展歷程中25位畫師筆下的 100 餘幅美人繪作品進行品讀。這些蘊含濃郁東方趣味的美人繪作品表面形式之下所隱藏的豐沛文化質素以及日本文化中的生命因素,體現了浮世繪作品的核心意義。

以時間爲序列舉賞析作品,觀者可以從這些繪畫中感受到浮世繪中的美人形象被典型化的痕跡,理解這些作品背後豐富多彩的江戶庶民文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