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之謎》:其實每幅名畫中都藏着另一幅畫! 案件1—— #破“案”遊戲 案件2—— #神祕事件之謎 案件3—— #眼神的祕密 案件4—— #黑夜的祕密

自然界中存在許多未解之謎,當人類的智慧無法解答時,只能將它們解釋爲超自然現象。

就藝術而言,一幅作品之所以成爲傳奇,有時正是因爲畫中的謎團,傑作與謎團,兩者實在難分難解。

有些作品本身就是一個謎,例如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zimi Malevitch)的《白底上的白色方塊》(Carré blanc sur fond blanc),它就像高傲的藝術宣言,要掀起20世紀的藝術革命。

《白底上的白色方塊》,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1918年,布面油畫,78.7釐米×78.7釐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

有些作品中藏着大量神祕的符號,當我們進一步探索它們時,會發現要說出其中的道理是不可能的,例如委羅內塞(Véronèse)的《迦納的婚禮》(Noces de Cana de)。

《迦納的婚禮》,委羅內塞 1563年,布面油畫,677釐米×994釐米,盧浮宮,巴黎

有些作品描繪了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例如白天與黑夜同時出現在馬格利特(Magritte)的《光之帝國》(l’Empire des lumières)中。對於觀衆而言,不論你思路多麼清晰,多麼足智多謀,恐怕都無法回答內心的疑問。

《光之帝國》,勒內·馬格利特 1954年,布面油畫,146釐米×114釐米,皇家美術館,布魯塞爾

名畫雖好,但卻看不懂?

來,跟着“藝術偵探”來一場名畫解謎遊戲!

遊戲入口在這裏↓↓↓

都市人解壓讀物!如解謎遊戲般有趣的藝術賞析,cosplay“藝術偵探”破譯畫中故事,細節控福音!

[法]格拉德·迪尼佐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備好放大鏡,跟知美君一起來“探案”吧!

案件1——

#破“案”遊戲

 揚·凡·艾克(約1390—1441年)

500多年來,《阿爾諾菲尼夫婦像》(Les poax Arnolfini)令世人癡迷,我們只需數一數有多少與它相關的文獻,便能瞭解一二。數不清的研究者對這幅畫展開“調查”,前赴後繼地探索它的祕密,他們找出無數隱祕的符號,然後順藤摸瓜解讀此畫。

《阿爾諾菲尼夫婦像》藏着太多祕密,引發世人無窮的遐想,這種“待遇”令其他名畫羨慕不已,然而學術界從未達成共識!

《阿爾諾菲尼夫婦像》,揚·凡·艾克 1434年,木板油畫,82.2釐米×60釐米,倫敦國家美術館,倫敦

假鏡子

說到“畫中畫”,沒有任何圖像能超越《阿爾諾菲尼夫婦像》裏的鏡子。

這面圓形的鏡子凸出牆面,鏡子的表面光潔無瑕,十幅圓形的耶穌畫像如繁星圍繞着它,使鏡子變得神聖、崇高。我們能從鏡子中看到被遮擋的東西,例如人物的背面、窗外的布魯日風光、天花板以及兩位站在門口的客人。

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鏡裏與鏡外的場景稍有出入:位於夫妻之間、象徵着忠誠的小狗消失了;也不見二人執手,鏡中的他們似乎變成了兩尊陰森可怖的雕塑;分別穿着紅衣和藍衣的兩位客人可能是畫家本人和他的友人,甚至是他的哥哥,他們的眼前是一番虛無、憂傷的景象,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男人是誰?

長着一張不討人喜歡的臉和一個奇怪的長鼻子,面色蠟黃,輕度斜視,畫中的男人實在和美男子沾不上邊。一頂碩大的毛氈帽壓着他的腦袋,更突出他瘦弱、僵硬的身材。

不過,他身穿毛皮內裏的天鵝絨長袍和黑色上衣,精心奢華的裝扮反映出他的社會地位。揚·凡·艾克不想把他塑造成一個理想化的人物,他沒有迎合大衆,而是採用了自然主義的寫實畫法。

謎一般的女子

在年輕女子的身上,最引人注意的應該是臃腫的身材與蒼白的面色,兩者形成明顯的對比。女子神情憂鬱,雙目低垂,額頭光潔,沉浸於自己的幻想中。她身穿一件袖口帶有皮毛的寬大綠衣和一條藍色長裙,我們只能看到長裙的袖管和下垂的裙角。 

她戴着一頂編織髮飾,看起來沉甸甸的,因此太陽穴兩側的花邊格外顯眼,而頸間的兩串珍珠項鍊證明了她品位不凡。腰帶系在胸下,一手輕輕撫摸腹部,人們從這兩個細節推斷她已處於懷孕後期。

案件2——

#神祕事件之謎

倫勃朗(1606年或1607—1669年)

把《舊約》中描述的一起神祕事件變成一幅神祕的繪畫,倫勃朗大膽地將這一事件呈現在了畫面中!我們首先注意到畫中的光線,倫勃朗以此表現國王看到牆上文字後的驚慌,因爲這些文字預言他即將毀滅。

《伯沙撒王的盛宴》,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茵 約1635年,布面油畫,167.5釐米×209釐米,倫敦國家美術館,倫敦

彼時,倫勃朗即將邁入三十歲大關,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畫家。創作這幅畫是一個冒險的決定,如何用巴洛克風格詮釋《舊約》中這個神祕的故事?一旦做得不好,很容易變成一出鬼怪奇談。

驚恐的女人

大逆不道的君主旁邊,一名女子花容失色,她雙手合起,似乎作出禱告的手勢。她是誰?根據《聖經》記載,伯沙撒的王后沒有出席這場宴會,直到神諭顯現,引起騷動後,她纔出場。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畫中的女子不是王后,因爲倫勃朗不一定遵照《聖經》原文來作畫,他更注重宗教繪畫的精神表達。

王后嚇壞了,她瞪大了眼睛,嘴脣微張,不過她的神志還算清楚,她讓國王叫來但以理,先王尼布甲尼撒曾評價他“明察秋毫、智力過人、智慧比得上神明”。這位先知隨即揭曉了這則不祥的預言。

伯沙撒王的盛宴

法語中有許多源於《聖經》的表達方式,可是瞭解它們起源的人越來越少了。“伯沙撒王的盛宴”就是其中之一,它形容場面盛大、菜色豐富的宴席,指的就是我們所討論的這幅畫。

食物盛放在從耶路撒冷的神殿奪來的聖器裏,宴會上的賓客酒肉正酣。此時牆上閃現一串文字,打破了喜慶的氣氛。近景中這串豐碩的葡萄是畫中唯一具有立體感的圖案,葡萄在《聖經》中多次出現,例如上帝在應許之地種下的葡萄,希伯來人在摩西的帶領下前往那裏;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與使徒共飲的美酒也是用葡萄釀成的。

殘暴的君主

巴比倫國王伯沙撒生活於公元前6世紀,其父王是尼布甲尼撒。在這幅畫中,他包着帶有羽毛裝飾的頭巾,身披毛皮斗篷,上面掛着沉重的珠寶鏈子。對於這一形象,倫勃朗借鑑了穆拉德三世(Mourad III)的相貌,這位奧斯曼蘇丹的肖像版畫在歐洲廣爲流傳。 

相較於人物的歷史原型,其藝術特色更吸引我們的注意,它集巴洛克藝術風格於一體,活躍與動感、失衡且扭動的身體、奢華且充滿異域情調。這位君主年事已高,滿臉皺紋與倦容,他遭到了命運的審判,判決將立刻執行!

無法破譯的密語

倫勃朗曾在阿姆斯特丹的猶太區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於畫中這段恐嚇的密語,他可能參考了猶太拉比梅納斯·本·伊斯拉埃爾的著作,後者也是畫家的好友。

可是,倫勃朗仍然選擇從上往下書寫這段文字,而不是從右至左,他或許想以這種方式強調沒有人能解讀密語的內容,連精通《聖經》的巴比倫教士都無法破解,唯獨沒逃過先知但以理的慧眼。

密語的含義可能有不同的解釋,法國的《舊約》專家提出過一種獨特的見解:“一斤、一法郎、兩片土地”,即“你的國土將落入外邦人的手中,你的統治快到頭了,上帝會跟你算賬的”。

案件3——

#眼神的祕密

揚·維米爾(1632—1675年)

說起藝術史上最令人費解的作品,揚·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la Jeune Fille àla perle)和《臺夫特一景》(Vue de Delft)絕對榜上有名。學者從未停止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探索,他們做過大量研究,甚至用上了最先進的工具——應用於醫學影像的X光透視技術,依然無法破解其中的奧祕!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揚·維米爾 約1665年,布面油畫,44.5釐米×39釐米,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海牙

頭巾,東方的標誌

少女頭上的羣青色頭巾十分特別。這是一件異國的裝飾物,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爲荷蘭帶來了大筆財富,在維米爾生活的時代,常常能看到商船頻繁來往歐洲與東方。

在歐洲人的眼中,頭巾象徵着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又令人憂心忡忡。

少女的頭巾之所以閃耀動人,還在於其細膩的色彩,羣青色隨着前方的光線發生細微的改變,並與頭頂的檸檬黃形成鮮明的對比。

珍珠:純真的象徵,還是賣弄風情?

珍珠耳環位於畫面的中央,雖然它並不搶眼,但是牢牢鎖住了觀衆的目光。然而,這件首飾之所以能被歷史銘記,更是因爲其大膽的創作手法。1994年,專家對這幅作品展開了精細的修復,揭開了維米爾的藝術祕密。

維米爾的畫技令人叫絕,尤其體現在他對陰影的處理上。畫中藏了三個光源,分別是近景中的自然光、白到發光的肌膚,以及潔白的領子,它們個個分明,照亮了這個簡單卻生動的畫面。珍珠像一面魔鏡,照映出永不停息的生命力,雖然我們不易察覺這種生命的脈搏,但是它與黑暗的背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畫面因此變得鮮活。

難忘的眼神

要怎麼形容這個眼神呢?迷離還是深情,憂鬱還是固執,友善還是淘氣?這幅畫不斷地向我們拋出問題。女孩出於某種未知的原因突然轉過頭,向觀衆一瞥,臉上略帶疑惑和厭倦,然而觀者早就沉醉其中了。

維米爾還運用了一種古老的肖像繪畫手法,這種手法可能在肖像繪畫誕生之初就有了:以少女的姿勢,她的目光恰好越過了肩膀(這是時尚攝影中常見的方法)。 

少女的臉沐浴在光線下,觀者似乎產生了幻覺,彷彿聽見有人輕聲呼喚她。還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儘管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這幅畫的神祕,認爲它講述了一個神祕的故事,可實際上它什麼意思也沒有!

案件4——

#黑夜的祕密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

《星空》是一幅令人不知所措的作品。站在它的面前,一種強烈的感受撲面而來。天空中,畫家用顏料編織了一張狂野的網絡,所有規則被他拋在腦後,藍色的夜空被洶湧的激流吞噬,泛出點點星光。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怎麼會感受不到畫家內心的痛苦?

《星空》,文森特·梵·高1889年,布面油畫,73.5釐米×92釐米,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

當時,畫家正在普羅旺斯聖雷米的聖保羅精神病院接受治療。1889年6月9日,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給弟弟提奧(Théo)的信中吐露心聲:“很奇怪,每次我都嘗試想清楚什麼使我來到這裏,每次我都發現,這只是一場意外,沒什麼兩樣。就這樣,一種巨大的恐懼、一種厭惡扼制了我,不讓我思考下去。”

月亮與月光

這幅畫中的月亮不是一般的大,連被地球擋住的那塊都非常耀眼,正如《創世紀》的開頭所說,月亮是神造的“兩個大光”之一。日光在基督教中代表了上帝的神諭,耶穌爲人類解釋神的旨意,他的話語通常用月光來表現。梵·高肯定知道這一點,他熱衷於神祕學,在比利時博里納日(Borinage)期間,曾立志一生從事傳教工作。

月亮具有繁衍、女性和傳播福音的意象,靜謐的月球出現在這幅表達反抗與痛苦的作品中,梵·高,一個拼命尋找絕對真理的靈魂,難道不是在向它表達敬意?

柏樹,反抗死亡

梵·高的作品中常常出現柏樹,不僅因爲其優美的線條和色彩,更因爲柏樹在地中海文明中被賦予了強大的象徵意義。從古典時代起,拉丁語國家就用這種植物代表死亡與悼念,因此柏樹成爲了絕望的象徵。

阿波羅因爲心愛的庫帕裏索斯(Cyparissos)死去而潸然淚下,他的眼淚澆灌出一棵柏樹,人們以這位年輕人的名字來爲柏樹(cyprès)命名。

不過《星空》中這棵高大、神聖的柏樹並不表示哀悼,相反,它象徵着生命力,它的枝葉雖然是暗綠色的,但是從不凋落;它散發出幽香,其木材不易腐爛;它奮力伸展着枝葉,直上雲端!

對抗錯亂的武器

古希臘、古羅馬諸神的噩夢中經常出現兩個互搏的妖怪,這兩朵螺旋星雲在翻騰的天空中舞蹈,可以看作梵·高與內心的惡魔搏鬥。《星空》表現的絕不是梵·高的精神疾病,而是他與病魔的頑強抗爭,畫中沒有其他元素比這兩朵星雲更能體現這一點了。

觀者從這種表現痛苦的方式中看到了日本藝術的影子嗎?梵·高是最早一批迷上日本版畫的西方畫家之一,他所使用的漩渦圖案常見於日本版畫大師的作品中。

奇幻的村莊

村莊像一座超現實的海市蜃樓,它鑲嵌於星空下,成爲另一幅景觀。中間的教堂並不像普羅旺斯常見的基督教建築,它更像一座北方的建築。地平線因阿爾皮耶山脈而富有生氣,它是這幅畫中最寫實的部分。

梵·高把一個時間想象成多個時間,把一個空間想象成多個空間。他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他的腦海中有一片耀眼的星空,來對抗一陣陣絕望,那片神祕的星空具有寬慰人心的力量。

[法]格拉德·迪尼佐 

2021年6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細節到位!角度清奇的另類藝術解讀

你知道嗎?名畫中藏着不少普通人難以發現的細節!本書的作者邀請讀者做一次“藝術偵探”,跟隨他闡釋作品和畫家之間的關聯、發現作品中不爲人知的細節,這本書還按時間線的順序排列,從故事中就可以構建藝術史的脈絡。

挖掘51幅世界名畫的“畫中之畫”

其實經典名作遠不止肉眼看到的那麼簡單,每一幅畫中都藏着另一幅畫。作者選取了西方藝術史上51幅世界名作,將畫作中那些隱喻的心機、象徵的符號、甚至是細思極恐的線索一一解開,每閱讀完一節,讀者必定會重新認識史上這些偉大的繪畫。

故事性與專業性兼具的睡前藝術讀物

這本書不獨剖析畫作本身,還引申解讀畫作背後的故事,以及作者創作背後的歷史背景,引導讀者與畫家玩一場捉迷藏,十分適合睡前閱讀,每天get一個藝術小tip不是夢。

專業作者背書

這本書的作者爲格拉德·迪尼佐,是法國學者、音樂學家和藝術歷史學家,也是研究藝術和遺產和文明方面的專家,代表作《繪畫解釋的聖經》《繪畫解釋的英雄和傳說》和《達芬奇》。2007年,他的作品《Jean Dewasne8》獲得了美術學院的Thorlet獎。本書則是作者依自身的專業知識,基於不同的角度爲讀者解讀名畫的作品,十分值得一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