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or惩罚

  ——读《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肯说》

一、家有青春期孩子

汛情加疫情,今年的暑假和去年一样漫长。前两天,朋友圈有两个视频特别让人担忧:深夜,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被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子狂扇耳光;夜晚的街头,几个血脉偾张的十几岁男孩子打在一起。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看到这样的视频,有什么样的想法?今年的假期,过得怎么样?

面对悖逆、愤怒、沮丧而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孩子,是不是觉得手足无措?叛逆、厌学、淡漠、早恋……来一盆冷水浇浇头,冷静一会再来惩罚?还是一起来读美国的家庭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的《如何说,少年才会听;怎么听,少年才肯说》中“惩罚还是不惩罚”,用智慧和孩子面对问题吧。

二、惩罚可以带来什么

面对让你忍无可忍的孩子,相信很多的父母采取的第一手段是惩罚:威胁、恐吓甚至是肢体暴力。因为惩罚可以带来即时可见的效果,那一切让你不忍看、不忍听的行为和言语都瞬间停止了。问题解决了吗?看似解决了,好像也没有解决,很短的时间后,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那么,惩罚有什么效果呢?

不少的父母认为惩罚可以让孩子懂得规矩,变得诚实,让他们更有责任感。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时期,因为叛逆,因为故意做错事被惩罚后,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后续又做了什么?

惩罚,让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防范父母上面,更容易忽略自身的错误。因为惩罚是用外在力量控制或强制一个人,受惩罚的人几乎不被受到尊重。尊重恰是青春期迫切需要得到的,宣示自己承认的资本。据调查,青春期的孩子在受到惩罚之后,有些人变得易怒、沮丧、没有自信,有些人变得更警觉、更隐蔽、更诡诈,有些人对亲人更疏离,更没有安全感。

三、不惩罚,如何管教

1.表达你的感受

“听到那句话,我感到非常震惊!”

“你一直没有回来,我都快急疯了!”

“你摔了门,我特别地难过!”

当然,我们也要努力地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理解孩子的处境。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你尽可能有礼貌地和亲人说话。”

“我希望你能早点回家。”

“我希望我们能够坐下来谈谈。”

此时,希望不要过高,不要指责,要心平气和。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你可以主动去给姑姑送些蛋糕。”

“从今天起,你每天按时回家。”

“你需要把作业先完成,发给老师并道歉。”     

4.提供选择

“如果你不喜欢那样,你可以……”

“这两种方法,你可以选一个。”

  “你觉得不可以,我们再找找其他办法。”

提供的选择要让孩子觉得可以接受,有可行性。孩子也许觉得有困难,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去掉孩子不能接受的选项。一起探讨,给了孩子需要的更多自主权。

5.采取行动             

“我们按照这个计划执行。”

“我们谈话结束了。”(直接离开孩子的房间)

有人说,惩罚孩子,我们给孩子关上了门,没有了回转的余地,把改变围了起来,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决定;采取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管教和行动,门是开着的,仍有改正的机会,孩子会试着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错误”纠正过来。

任何一种管教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都不会即刻见效,爱和包容是基石。我们需要做一个智慧而又有耐心的父母,切记: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陪着蜗牛散步的过程。温和、坚定又不急于求成,终究会和蜗牛一起看到特别的,属于你们的风景。

一块儿读书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