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和自己鬥智鬥勇

家有青春期孩子,對父母是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每天都在經歷恐懼感:孩子一回到家,砰的一聲關上自己房門的那一剎那,你心有餘悸;當你想和TA說兩句關切的話,TA一句話“你煩不煩啊!”讓你瞬間石化;偶然間發現兒子抽屜裏竟然有,你崩潰半包煙時了一整晚,卻仍然不知道如何開口問一下......

有人說,“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後的調整、教育機會!”面對自己的崩潰和無助,面對孩子的叛逆,該怎麼辦?經常聽到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們說:“和孩子鬥智鬥勇、崩潰又無助的一天又開始了。”其實,轉換思路,和自己鬥智鬥勇也許會有幫助。

一、和自己鬥勇

和自己鬥勇,其實是挑戰自己的勇氣,看自己能否意識到養育孩子的過程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或者承認自己的短處。

1.承認自己以愛之名

把孩子養大的過程就是看着TA漸行漸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傾注了我們所有的愛,對TA無微不至地關懷,也享受孩子對愛的迴應:分享祕密,言聽計從,開口閉口“媽媽”......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長和與父母的分離中躊躇和掙扎,在行爲上越來越脫離父母,而我們卻想以愛的名義把TA留在童年,讓孩子繼續做溫暖小棉襖,繼續和自己黏在一起。但孩子要走TA自己的路,和父母的抗衡不可避免。所以,承認自己以愛之名對孩子不放手就是我們最大的勇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接受了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有效面對青春期孩子走出的關鍵的一步。

2.承認自己對青春期孩子的特點無知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們在孩子面前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然而,青春期這個小怪獸一下子把我們打敗了:我們成了孩子的陌生人。父母孩子之間幾乎每天都處於對抗中,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爲什麼孩子突然間變化得這麼徹底。其實,是我們的知識儲量跟不上孩子的發展,對孩子的青春期特點不甚了了,只是本着“誰沒有青春過”的意識,以懶的心態對待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間。敢於承認自己知識上的缺憾,就爲學習打下了基礎。

3.承認自己沒有應對之策

很多的父母在焦慮中回憶自己的青春期,覺得經過一段的騷動和迷惑,自己安然無恙地走向了成年。於是,採取一些道聽途說來的方法去應對孩子,勞心勞力地陪着小心或雞飛狗跳地維持着現狀。我們沒有問自己,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性格有區別沒有?曾經的生活環境造成了什麼影響?小不同帶來大不一樣。如果我們沒有提前準備,又不承認自己沒有應對之策,青春期的小怪獸把我們打敗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和自己鬥智:挑戰自己的智慧

不管自己受教育水平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針對性的學習,提前儲備應對之策,我們的智慧都不夠用。如果我們坦誠地接納自己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智慧不足,從以下幾個方面練習,增加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也不再是難事。

1.把發號施令扔到腦後

如何說對方纔會聽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巧,尤其是當我們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長期以來,我們以家長自居,對孩子發號施令多。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半成熟狀態,獨立意識增加,對以老子自居的父母會產生強烈的對抗。和孩子對話時,我們要把發號施令扔到腦後,代之以描述問題。發號施令常常會讓人惱火和反感,通過描述問題,我們請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

比如:看到孩子沒有寫作業,而是在玩電腦,我們不能說:“關上電腦,馬上去寫作業!”我們可以用描述事實的說法:“你的作業還沒有做完吧?”或者“今天的遊戲時間已經到了。”

2.拒絕遍貶低的話語

作爲父母,對孩子生氣的時候,貶低的話語都會脫口而出。“你太不尊重人了,一點也沒有禮貌”。結果孩子會激烈地反擊。當我們描述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孩子更容易聽得進去,並且給出有益的回答。比如,看到孩子還在玩遊戲,我們說:“看到你玩遊戲超過兩個小時,還沒有打算做作業,我很失望。”要比“你太不講信用了,還在玩遊戲!”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而不是對抗。“失望”是感受,而不是攻擊。

3.把責備從頭腦中趕走

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人責備,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當孩子受到責備時,通常會變得敵對和牴觸。把責備從我們的習慣中趕出去,採用尊重的方式給孩子簡單的提示,他們就會更願意爲做他們需要做的事情。

“老師說明天上午要檢查作業。”簡單的提示比“都幾點了!你還在玩遊戲!”讓孩子更情願地做作業。

4.過濾“長篇大論”

青春期的孩子正試圖建立自己的理論王國,不喜歡別人長篇大論的說教。如果想要孩子聽得進自己的良苦用心,用“簡單的詞語”代替“長篇大論”,他們更能集中注意力,效果會更好。

“十點半了。”代替 “我告訴你多次了,遊戲給你帶來不了任何收穫,只能讓你頹廢……你什麼時候能聽進去呢?”

5.善於“表達你的價值觀和期望”

青春期孩子批評和責備通常的反應就是爲自己的行爲辯解。如果父母能夠用尊重的態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期望,那麼青春期的孩子更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嘗試達到父母的期望。

我們用“我不喜歡抽菸的人,希望你能夠做一個紳士。”代替“你不該跟着他們學壞,去抽菸。”

6.和“嘮叨”說再見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父母“嘮叨”,對父母合理的提醒反應也比較激烈或遲鈍。當口頭說不管用的時候,我們和“嘮叨”再見,嘗試書面文字提醒,通常會更起作用。

晚上十點鐘,孩子還在玩遊戲時,我們想要說:“作業還沒有做!你到底什麼時候去做作業?”忍一忍,和這句話道別吧。不如寫一張便條,提前放到孩子的書桌上:

親愛的孩子:我們昨天探討了時間規劃,按照計劃,你今天要複習數學第三單元,千萬要記得哦。愛你的媽媽

    無青春不人生。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尊重和引導。有智慧的父母,不是和孩子鬥智鬥勇,而是看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和自己鬥智鬥勇,善於學習,陪伴孩子度過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