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需要一個安全空間

生活中,大家是否見到過這樣的情況?已經獨立分房睡覺的孩子,睡覺時把備用毛毯、被褥、衣服等都擺在牀上,給自己留一個非常狹小的地方。家境不錯的人,家裏存放很多的舊報紙、舊書籍、舊衣服等,就是不捨得處理,期待哪一天能夠派上用場。青春期的孩子,TA的房間總是鎖着的,很少主動出來和父母膩歪一會,並在房門上貼個告示:未經允許,閒人免進!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誰是閒人?什麼時候變成了閒人?

其實這些現象都和我們最基本的人性需求有關,也就是對安全感和安全空間的外化。

孩子雖然已經獨立分房睡覺了,但安全感還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怎麼辦呢?孩子的智慧不容小覷。備用毛毯、被褥、衣服等都成了孩子溫暖的來源。用它們給自己給圍起一個相對安全而又溫暖的空間,讓自己有依靠,才能睡得踏實。其實,也就是找了父母的替代品。所以,當看到孩子把牀上塞滿東西,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孩子會較快地從分離焦慮和不安全中脫離出來。

在一個物質豐富的年代,相信大家會有都有一個無奈的煩惱,就是如何處理過時的、不太喜歡的、已有一段時間不用的東西,爲我們的買買買找到藉口。舊報紙、舊書籍、過時的衣服、可愛的包裝箱等,能夠派上用場的機會大概率是不存在的。爲什麼不捨得處理呢?除了歷經經濟困難時期的老一代人長期形成的節儉習慣,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認爲: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不被重視,但希望被重視,希望被看到,向父母證明我還是有用的。究其原因,是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給以安全的生活和心理空間,我的內心不知不覺中要把安全空間物化。親密關係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方總是被另一方忽視,被“看不見”,久而久之,被忽視的一方就會用保留看似無用的物品來爲自己爭取“被看見”的機會。給家人儘可能多的關愛和陪伴,“看見”是解決問題的王道哦。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試着走向獨立,雖然還離不開家庭和父母,但鎖着的門可以把自己相對隔離開,給自己的身體和情感提供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這是孩子真正獨立的開始。所以當孩子把門鎖上,別煩惱也別大發雷霆,捂着嘴偷偷樂吧:養了十幾年的寶貝,終於有勇氣要單打獨鬥了,終於不再需要我們事無鉅細地伺候着了。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愛着TA,並給TA足夠的、自由的、權力的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