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認識一個人呢?關於生態系統理論

讓我們想象一個場景:正在上小學的小明熱愛學習,成績優異,團結同學,是老師的小助手,班裏的同學都喜歡跟他玩,而大衛總是淘氣貪玩,更甚之欺負同學,成績飄忽不定,讓老師和家長很是頭疼。

爲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或許會覺得是小明熱愛學習,但大衛並不喜歡學習,或許更喜歡玩,坐不住。

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差別的呢?老師?父母?同學?網絡?

都有。

關於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生態系統理論,描述了關於影響個體發展的諸多因素。

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着個體發展。

就像魚和水,我們不僅要看到魚,也要看到魚在什麼樣的水裏遊。

生態系統理論中,關於個體的發展,共有五層系統。


分別是:

微觀系統:直接作用於發展個體的系統,跟發展中的個體直接接觸,如父母,老師,同伴等。

中介系統:作用於個體發展的不同羣體之間的關係。如父母與老師之間的關係,父母與同伴之間的關係。

外層系統:不直接作用於發展個體,但是會對個體的發展產生影響的系統。例如,父母的工作環境就是外層系統影響因素。兒童在家庭的情感關係可能會受到父母是否喜歡其工作的影響。

宏觀系統:第四個環境系統是宏觀系統(macrosystem)。指的是存在於以上3個系統中的文化、亞文化和社會環境。宏觀系統實際上是一個廣闊的意識形態。它規定如何對待兒童,教給兒童什麼以及兒童應該努力的目標。在不同文化中這些觀念是不同的,但是這些觀念存在於微系統、中系統和外系統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知識經驗的獲得。

歷時系統:把時間作爲研究個體成長中心理變化的參照體系。他強調了兒童的變化或者發展將時間和環境相結合來考察兒童發展的動態過程。嬰兒一出生就置身於一定的環境之中,並通過自己本能的生理反應來影響環境。通過行爲,比如哭泣來獲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另一方面,嬰兒也會根據外界環境來調節自己的行爲,冷暖適宜時會發出微笑。隨着時間的推移,兒童生存的微觀系統環境不斷髮生變化。引起環境變化的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人自己的因素。因爲人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自由地選擇環境。而對環境的選擇是隨着時間不斷推移個體知識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布朗芬布倫納將這種環境的變化稱爲“生態轉變”,每次轉變都是個體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比如,升學、結婚、退休等。而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時間系統關注的正是人生的每一個過渡點,他將轉變分爲兩類:正常的(如入學、青春期、參加工作、結婚、退休)和非正常的(如家庭中有人去世或病重、離異、遷居、彩票中獎),這些轉變發生於畢生之中,常常成爲發展的動力,同時這些轉變也會通過影響家庭進程對發展產生間接影響。

如小明的發展可能就是父母、老師、與同伴和各系統的合力的結果。父母和老師有相同的教育方式,能從同伴中得到良性的反饋。而大衛可能家庭中的教養方式和學校中的價值觀與同伴發生了一定的衝突,而形成了當下的發展情況。

那麼關於如何改變也是系統性的,如果僅僅在學校中養成了好的習慣,但是加入了不良習慣的小羣體,也會有破壞習慣的養成的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