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的自言自語

開學季的自言自語


人老話多。

其實,是到了開學季。每到這個時候,都是有些糾結的。

實事求是講,如今俱樂部的狀態不是我想要的,也是不太滿意的。

但,已然這麼多年。

做老師的,總是有一些偏執:“想教好每一個學生。”爲了這“每一個”,就會不停地跟自己較勁。雖然自己也經常勸別人:“四年級之後,除非他自己遇到重大變故,想要改變,否則,是改變不了任何人的。”

爲了這個“每一個”,常常是不能釋懷的。做過老師的,基本都有這個毛病。往前一步是真理,也有可能是謬誤。悲催的是,真理何其少,謬誤何其多。爲了“這一個”,往往就會囉嗦。

    老師一囉嗦,基本就教不好了。爲什麼?想想唐僧。囉嗦,是因爲自己沒有能力駕馭教材和學生,自然也就不會有好結果。文科老師如此,理科老師更是如此。

媽媽們的痛苦也是如此。“爲了麼我付出了那麼多,結果還都說我有神經病?而那個狗屎爸爸什麼都不做,就是偶爾買點禮物、說個好話,就俘獲了孩子!”答案就是兩個字:囉嗦。泰州話,窮嘴。想要有好的教育效果,想要有好的親子關係、家庭關係,必須管住嘴。切記,這是真理。牛老師說對的話不多,這句話絕對是。

後來,翁光明先生說了一句話,讓我釋懷了:“轉變一個,你就成功了一個”。那個時候,我在海光小學北校區,12個學生,第一次收作業本,只收到7本,其中,只有2本做全。因爲這句話,改變了我的心態,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去做,一家一家去跑。打破了許多教學常規,用單元整體教學去完成常態的教學任務,讓孩子學會學習,再用電影、閱讀和寫作去提升。

那個時候,是我最快活的時候。就像世外桃源。我們有電影日,有寫作日,有小田園,甚至本來還可以有小動物園。其實,我是想讓它成爲第二個“行知小學”的。

許多的靜謐美好,需要少一些條條框框,多一些平常心。

培養“普通人”的目標,是從那個時候萌發的。我們總是想着“成龍成鳳”,不能接受“普通人”,最終卻又都成了普通人。

痛苦,來源於不切實際的追求。

平常,不是頹廢。

我總是擔心言論會被斷章取義。但,沒有辦法。文本只要發表出來,無論是口說還是書面。對於文本的每一種解讀,幾乎都是誤讀。這就是語言的特性。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這是我反對“FD讀書”的根本原因之一。這會突然想明白了。因爲,我不希望自己的腦袋是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回到讀書吧俱樂部。

前幾年,我基本快抑鬱了。每年的開學季,都有要解散俱樂部的衝動。

對老師不滿意、對家長不滿意、對學生不滿意。我脾氣不好,但基本上不會對學生髮脾氣。怎麼都不做老師了,反而會對孩子有情緒呢?其實,是對自己不滿意。沒有調動起老師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家長的主動性,而俱樂部很多時候也就成爲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免費的培訓班。這不是我想要的。

有問題,總是要解決的。

所有的問題,無非三個:爲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之所以有讀書吧俱樂部,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或者不滿。“不滿”未必是反對,也可以是補充等等。我們的學校教育,是採用的“班級授課制”,優點是可以最大規模地培養人,缺點是難以關照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所以,我認爲,學校教育應該像駕校,教好“起步停車”的這一批,而家庭和社會應當完善“這一個”的教育。

我們要培養什麼的孩子?(身心)健康向上、能堅持每天讀寫、能獨立思考、有一定審美情趣的普通人。其實,能做到這幾條,並不容易。

俱樂部的口號說:“讓孩子有夥伴!讓家長有倚靠!讓教師有歸宿!”怎麼做到?我們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簡化、簡化、再簡化;精準、精準、再精準。

讀什麼,怎麼讀;寫什麼、怎麼寫;遇到教育的事怎麼讓自己能有最準確的判斷和最專業的處置。這些都需要去不斷探索。

高手,一招制敵。

簡約而不簡單。

很多時候,教育就是不斷反覆地堅持做某一件事。

高明在於:做哪一件事?用什麼樣的途徑?

今天可以坦白:搞讀書吧的目的,是希望能通過改變家長來改變孩子的。

道阻且長,難!因爲,時至今日。好事是許多家長都意識到了要陪伴、要改變,壞事是絕大多數人只想改變孩子,而不是自己。

所以,這是痛苦的根源。

前幾天,幾個朋友喫飯。我和一對朋友夫妻說:“讓孩子從今天開始,每週讀一本書,每天寫幾百字,週末最多學一門藝術或者體育項目,堅持三年,可好。”左顧右盼。我閉嘴了。現在我是乖巧的:自己家孩子都不一定管得了,別人家的孩子堅決不管。關係好的,只說一次,不聽拉倒。

因爲,教育的特殊性在於:你基本上沒法在進行時證明自己是對的。

同樣,等你意識到錯了的時候,你基本上也沒有機會來改正錯誤了。

所以,我非常認同新教育說的:“尋找尺碼相同的人”。而不是“打造”。

又要開班了,課程設置說兩句。用以說明我們是“課程”,而不是“課”。“課”是課,“課程”是體系,“課”是爲“課程”服務的。就像我和物管辦講,物管中心的核心是“物業管理”,日常管理也好,小區綜合整治也好,都是爲“規範提升物業管理行爲”服務的。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晨讀晚誦周練”,是學習、強化、轉化的過程,是讀寫結合。早晨熟讀,形成語感,主要是要正確;晚上背誦,形成知識儲備,固化;每週寫一篇,是強化和轉化,形成技能。

“每週同題作文”訓練的是思維和表達,養成思考的習慣,並形成表達的技能。

“小古文”是文化素養的奠基,也是對現有小學語文教材的補充。

“同讀共寫”是學習,是內化,是轉化。

“我讀教材”是懷疑、思考、收集整理、綜合分析、判斷。

“數學宮”是思維方法,很好的顧老師,可惜了。

“電影”是教育意識和思維的啓蒙,用來讓家長、老師堅定改變的決心,並嘗試用教育思維來思考教育現象。

“巡城記”是要行萬里路,是要有家國天下的胸懷,要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要有創新。

……

而這一切都是指向我們的教育目標的

——(身心)健康向上、能堅持每天讀寫、能獨立思考、有一定審美情趣的普通人。

老師,要圍繞我們的目標,每節課的組織都要往這個上面去。要嘗試用最少的課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

家長,要向專業化發展,原來我覺得積極性不高,因爲即便學會了,以後也沒有機會用了。而現在,開放了二孩、三孩。其實,不僅僅是教育孩子可以用上。

嗯,還有。

孩子讀不好、做不好,怎麼辦?他都能做好了,他還要學嗎?

成人讀不好、做不好,怎麼辦?在示範呀,給孩子做示範。

至於,爲什麼要打卡?爲什麼要發到網上?特別是教師的教育隨筆。因爲,只有公佈與衆了,你自然纔會謹慎、認真,纔會把“自己的最好”展示出來。是不是?不好不要緊,你我又不是專業朗誦家、作家。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堅持做。不是說“身教重於言教”嗎?所以,老師、家長都要帶頭堅持讀寫,這是爲人父母爲人師的基本需要。

今天有點囉嗦,但願我說清楚了。

早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