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檔案

一種棘皮動物的構想——在科幻世界中用消化系統思考的生物或者用胃思維的可能性。

距離冰川融化已經上升了摩爾級的空時間形式。現在,接觸已經成爲了常態,我們研究這些古老的異形生物的進展仍同我們的外交一般。

普遍認爲,該種意識是由於胃腸刺激產生的。賁門胃連接高次元,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製造工具(骨板)的工具(器官),負責粗消化;幽門胃是主要的思維器官,消化時會陷入麻痹,由腸道輔助進行精消化。緊急情況下,成體可以將消化系統整個外翻(排髒);吐出的腸子會帶着胃遊動(胃腸體轉移)。

幼體經過變態發育生成的高次元器官種子在完全羽化之後才被轉移到成體內部,因此成體特化的賁門胃不可再生。胚在幼體中的作用尚不明晰。一次羽化之後,幼體在胚的分化條件成熟之前會進入休眠狀態。成體通過控制環境條件選擇器官種子的發育。

成體骨骼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各種材料在克服了排異反應之後都可以生成相應的骨板。成體會優先選擇能夠生成腕足(花和莖)的材料。成體退殼後的莖會植入支撐面(骨骼體根化),如果骨板繼續保持活性,褪下的骨骼體就會接入腕足(花)編織的集體意識網絡,在時空層面上固定(等待胃腸體轉移)。

骨骼體通過腕足(花)來維持在幽門胃負責消化時麻痹的思維能力。腕足(花和莖)在成對脫離骨板後有可能分化出不具備生殖能力的獨立物種(腕足衍生物)並且成叢。這種集羣是經常出現在大規模骨骼體根化地區及其周邊的遊動的意識實體。

失去賁門胃的成體通過大量繁育的幼體補充器官種子。種子在植入幽門胃後會分化出新的高次元器官。某些研究認爲,儘管這種特化不具有感官上的專一性,或許賁門胃不是攝食(工具)的器官,而是意識(思維)的主體。這種實在論的看法並沒有獲得廣泛的支持,但是,認爲幼體通過植入自身的器官種子在另一成體當中發育成熟的觀點,對於多個領域的研究都具有啓發性。

任何關於該種個體的壽命研究都是推測,事實上是無意義的。每具骨骼體的平均使用週期約30年,每具胃腸體的平均轉移週期約4年。除賁門胃外,各種器官在該種個體之間存在普遍交換,推測使用高次元精神力量抑制各質料之間的齟齬。幼體、成體和腕叢之間可能存在精神上的共生關係。







【後記】

某些胃腸病患者能夠感覺到健康人無法感覺到的內臟運動,而在生理學上,腸道被稱爲人類的第二大腦。因此,在極具進化潛力的其他生物(例如,棘皮動物)那裏,胃腸可能就是(潛在的)大腦。

積攢的壓力被過於草率地疏導到了腹部,於是在緩解腸道易激惹綜合症之餘,產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