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肖蓓:用缂丝织造一幅二次元漫画


事先,并不知道禾邻社是个什么机构。我冒着台风夹带来的大风大雨去思南书局赴约他们的活动,是因为这场名为“当艺术家遇见非遗工艺传人”的讲座,嘉宾之一是缂丝非遗工艺创新手艺人何肖蓓。

事先,我也不知道何肖蓓已是B站的手艺红人,仔细端详讲座海报上何肖蓓的照片,年轻得叫人妒忌。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居然选择了缂丝来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实在令人好奇。

何以好奇?得从缂丝讲起。

更多的人是通过一部电视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了解到,有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叫缂丝。

出现在三集电视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二集中关于修复缂丝的片段,在让观众认识了缂丝的同时,也让我们觉得缂丝艺术也许会成为绝响——当故宫的缂丝修复专家陈杨就坐在织布机前织造缂丝的时候,电视片的画外音告诉我们:缂丝在日常生活中的知名度,远远低于织锦缎。缂丝的使用者非富即贵,皇帝龙袍使用的就是缂丝工艺。缂丝作品完成以后,只看得见纬线图案而看不到经线,有一种雕刻的立体感,这也是缂丝名字的由来。缂丝是一项很繁琐耗时的工艺,织造者把图案稿衬在经线下,根据图案和色彩进行搭配,每一个过渡色都需要变换色梭。绘画中一笔可以得到的变化,在缂丝中就要分解成无数的色块,一点点织就。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就能织成几寸缂丝——将缂丝织造之难与绘画这么一比较,不少《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影迷觉得,陈杨她们之后大概不会有年轻人会将时光抛洒给缂丝工艺了吧?

谁知,这个名叫何肖蓓的小姑娘,却因为一手缂丝织造技艺成了B站的网红。


思南书局的报告厅虽不大,但屋外正风雨大作。满座前来参与“当艺术家遇见非遗工艺传人”活动的市民没有被台风拖住脚步,大概也跟我一样,是被美丽的小姑娘加缂丝工艺这个组合所吸引的吧?不过,活动现场的组合是知名绘本画家贵图子和何肖蓓,两位女性在4月由禾邻社组织的“禾邻共创营”的活动中结为对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绘本画家创作出极富想象力的绘画作品,而何肖蓓则将贵图子的作品用缂丝工艺表达了出来。跟师傅学了数年后已经能在织布机前独当一面的何肖蓓,与贵图子合作以后更加认同了电视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说法,“绘画中一笔可以得到的变化,在缂丝中就要分解成无数的色块”, 她感叹道:“织造缂丝实在太难了”。

既然如此,毕业于大学中文系的何肖蓓,何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何肖蓓说,还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对民俗工艺深感兴趣,做的毕业论文就与民俗文化相关,为此,还特意去学了刺绣。大学毕业后,已经在银行谋求到稳定工作的90后小姑娘,终究不能忘情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的苏州缂丝工艺,于2018年辞掉工作离开故乡重庆来到了苏州王建江缂丝工艺工作室,追随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学习缂丝织造。经过三年的苦练,来到“当艺术家遇到非遗工艺传人”的活动现场时,她呈献给我们的作品,除了与贵图子联袂完成的那幅《大船》外,还有一幅清代画家恽寿平的《牵牛》和一幅受二次元动漫启发完成的《鬼灭之刃》。

只道山水和花鸟才是缂丝工艺所能表达的主题,一对憨态可掬的兄妹为主体的《鬼灭之刃》出现在何肖蓓的缂丝作品中,真令在场的我们大感意外。当何肖蓓大方地允许我们传阅这幅《鬼灭之刃》时,作品总是在一个人的手里搁置的时间长了些,迫不及待想要零距离观赏二次元动漫风格的缂丝工艺作品的下一个人,只好用各种表情暗示:快点传过来嘛。

看过何肖蓓的作品后,我想到了被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南宋朱克柔的传世之作《莲塘乳鸭图》。在这幅缂丝艺术品上,只见红荷、白鹭、翠鸟、青石等等生动地布局在画面上,给人以色彩丰富、温馨可人的艺术观感。尤其是作品尺幅之大,在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说法的专业领域,《莲塘乳鸭图》将受启发于西域的缂丝毛织品、始于唐朝的丝质缂丝工艺,发扬光大到了顶尖水平。

正因为《莲塘乳鸭图》的艺术地位,让我对何肖蓓将二次元动漫风格引入缂丝工艺产生了疑惑。当何肖蓓感慨自讨苦吃地将《鬼灭之刃》上妹妹的和服设计成渐变色,从而给自己的织造过程增添了很大麻烦时,我问何肖蓓:“师傅对你的创新有看法吗?”何肖蓓笑答:师傅对我的要求就是能把缂丝工艺传承下去。就是这个缘故吧?何肖蓓将自己织造兄妹图的过程拍成了视频,放到了B站上,时下点击率已达数十万。何肖蓓自豪道:这10多万点击我视频的网友,如果有数万人留言说缂丝工艺了不起,如果有数千人能因为这条视频而关注缂丝,如果有数百人因此愿意停下脚步欣赏缂丝工艺,如果有数十人愿意走进我们的工作室尝试学习缂丝工艺,最后又有几个人愿意投身到缂丝工艺中,我想,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何肖蓓的一席话,不仅赢得了我们的热烈掌声,也让活动的主办方、禾邻社的工作人员频频点头,因为,何肖蓓也说出了他们创办“禾邻共创营”的初衷:培养中国想象力,尝试将绘画艺术与传统工艺融合。

要呈现“禾邻共创营”成果,几场讲座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艺术家遇见非遗传人”讲座的现场,也是禾邻社举办的“当古老手艺遇到新潮艺术”的展览场所。等到讲座结束后,我留在原地细细打量展览的展品。这些展品表现的都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采用的艺术手段却是泉州的提线木偶、平遥的推光漆器、苏州的竹刻等传统工艺,至于活动的主办方于悬挂在展厅里的风铃下方系上他们收集来的童谣,并鼓励到场的小朋友摘下童谣朗诵起来的做法,则让那些跟随爸爸妈妈来看热闹的男孩女孩,瞬间变成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